八天八十一萬個簽名,是香港建制派發起的「反佔中大聯盟」截至七月二十六日徵集到的聲援份數。大聯盟原本的目標是八十萬份——這個數據是特別針對泛民主派發起的「電子公投」、聲稱十天七十八萬人投票制訂的。

兩個數據一定各有水分,表面而言,可算建制派暫時領先。但建制派切勿提早慶祝,因為「建民之爭」是一個長期的鬥爭,而泛民主派目前只是輸在起跑線上,他們的能量,來自於香港新生代。未來,稍有動盪,泛民主派擁有的能量將立即爆發,屆時將無法抑制。

近來泛民主派發起的活動,無論是所謂「驅蝗」,抑或衝擊立法會,或者預演佔中,其組織者、參與者、聲援者,大多為三十歲以下;甚至因衝擊立法會被捕者中,以學生為主體。看到新聞圖片與電視畫面中,一張張稚嫩而狂熱的面孔,對比建制派人士的鬢角泛白,令人不由感慨:後生可畏吾衰矣。

泛民主派之所以能招攬到眾多青年的支持,原因無非有二:一、民主、自由、獻身、鬥爭、叛逆等目標,與愛情一樣,永遠能激發青少年的熱血沸騰;沸騰之後,就是盲從。二、香港的貧富懸殊、物價騰貴、樓價高企、經濟停滯、就業艱難,讓新生代對擁有安定、美好的前途漸失信心乃至失望、絕望,最終,這一切被歸罪於中共的專制;新生代們堅信,佔領中環、壓倒西環、一人一票、直選特首,將來才有好工作、才有好升遷、才有大屋住。

因此,暫居上風的建制派,其實危機重重。數年之內,只要香港的經濟稍微下滑、失業率又再上升、港人的收入水平較上年為差,則反對派的陣營會立刻以幾何級數增長,佔領中環的力量將無比強大。

建制派與其舉北京之力,來證明己方陣營人數多過敵方,不如直面根源,革除香港弊端,讓新生代建立信心,獅子山下再攜手。

香港,是後生們的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