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香港一樣,樓市起跌在內地同樣是牽一髮動全身的敏感話題。日前,江蘇常州市委機關報頭版頭條刊發了名為《我市目前已到購房好時機》的新聞,官媒和官府攜手發力,鼓勵買樓,表面看匪夷所思,其實是情理之中。

內地樓市近年持續「高燒」惹起民怨,中央推出連串狠招調控樓價,地產市場好不容易「退燒」,各地政府卻迫不及待藉公權力托市,除了常州的「地產廣告」,還有鄭州降低首期比例、蕪湖為高校畢業生提供購房補貼等。

去年地方政府所獲土地出讓金近四萬億元,佔地方財政收入近六成,可見內地「土地財政依賴症」已經病入膏肓,藥石罔效。而更深層的原因是,各地官員與地產商早就形成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利益共同體。這次內地反腐風暴出事的「老虎、蒼蠅」大多涉及「房事腐敗」,十八大後被查的高官中,超過一半曾利用「房事」搞權力尋租。各地搶拆迫遷、血腥佔地無日無之,真正原因亦在於此。

而一旦樓市崩盤,地產商資金鏈斷裂,損失慘重事小,拔出蘿蔔帶出泥,「涉房」貪官被曝光事大。趁人還未「入冊」,最後博一鋪,救人自救,或許能夠幸免於難。

藉公權力托市就算能避過一劫,但平民百姓安居夢碎,對執政者從失望變絕望,官員救得了市卻救不了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