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立法會內接連出現拉布及議員衝擊議會事件,有見及此,保皇黨及政府建議透過修改議事規則,杜絕議會抗爭行為。筆者認為此舉是本末倒置,反會令政府的管治面臨更嚴峻的衝擊。

由於特首由小圈子選舉產生,政府制訂的政策經常偏離民意,而議會半數議席由功能組別控制,違背民意的政策屢獲通過。面對不公義的制度,進步民主派議員選擇以拉布及議會抗爭,力圖阻止違背民意民情的政策、法案及撥款申請。議員作出議會抗爭,一定程度上能替不滿政策的市民發聲,並藉此抒發市民的不滿情緒。若議會抗爭取得成功,更可為市民解決問題,令議會發揮其應有功效。如果議會能反映民意,市民對議會的信心必會加強。

由此可見,若立法會透過修改議事規則杜絕議會抗爭行為,將進一步削弱立法會監察及制衡政府的功能,進步民主派議員亦不能透過各式各樣的議會抗爭代市民發聲。市民眼見議會不能抗衡專權政府,他們的憤怒及不滿便會轉化成街頭抗爭。記得當年立法局全部議席均由港英殖民地政府委任,立法局形同橡皮圖章,法例毋須經過詳細討論便通過。當時行政立法關係水乳交融,但社會衝突仍未能避免,六六年市民不滿天星小輪加價而引發騷亂,六七年更有左派人士策動暴動,動搖社會的根基。

時至今日,不少市民基於政府向大財團傾斜,生活苦困,因而感到憤怒,他們相信一日沒有民主制度,政府只會繼續腐朽,因此發動佔中行動。政治制度與社會穩定的關係極為複雜,若以為透過修改議事規則便可杜絕紛爭,是癡人說夢。若強行壓制議員抗爭的權利,必會令民怨進一步積累,把香港推向動亂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