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詩聖杜甫對人民困苦的嘆喟,今日成了香港民生凋敝的寫照。由於房屋問題積重難返,公屋輪候人數愈來愈多,房屋署束手無策,反而事先張揚下年度公屋供應減少,可能無法達到三年上樓目標。香港居不易,無殼蝸牛私樓住不起,公屋輪不到,安居之夢變得愈來愈遙遠,愈來愈渺茫。

事實上,公屋長期供不應求,輪候人士莫說三年上樓,可能連最後的一點希望也被抹殺。現時公屋輪候冊申請宗數已逼近廿五萬,其中一般申請和非長者單身人士約各佔一半,房屋署為了壓縮輪候人龍,打算向非長者單身申請人開刀,提出檢討計分制,扣減單身年輕人的分數,而年滿三十五歲的申請者則可加分。有關建議隨即引起非議,被指歧視年輕人,逼子女脫離父母居住,製造另類不公平。

無可否認,公屋的原意是幫助基層市民解決住屋需要,訂立優先次序無可厚非,問題是,現時樓價高企,租金昂貴,莫說一般年輕人沒法負擔,許多大學畢業生亦力有不逮,安居之夢對他們來說已變得遙不可及,在這種情況下,當局剝奪年輕人入住公屋的權利,是否公平呢?說到底,有頭髮誰願當瘌痢,年輕人近年爭相申請公屋,不是因為想分一杯羹,而是形勢所逼,當局應當做的是設法協助他們安居,而不是對他們落井下石。正如有關注團體批評,港府不加快覓地建屋,反而企圖將年輕人摒諸公屋門外,根本是本末倒置,徒添民怨。

說來說去,解決房屋問題的唯一辦法就是增加供應,尤其是增建公屋及居屋。眾所周知,公屋是基層市民的最大避風港,只要房屋供應仍然短缺,私人樓價租金仍然高不可攀,公屋輪候冊就會大排長龍,這是無法改變的現實。惟令人失望的是,儘管現屆政府有意撥亂反正,增建房屋,可惜有心無力,事與願違,莫說覓地建屋進展緩慢,就連以「雙辣招」遏抑樓價的目標也淪為空談,樓價不僅沒顯著下跌,近日反而掉頭回升,尤其是中小單位成交價更是屢破紀錄。試問在這種房屋困局下,公屋輪候冊怎能不大排長龍,無殼蝸牛怎能不感到絕望?

三分人事七分天,房屋問題積重難返,顯然已經成為無法拆解的困局。港府本身無能,加上社會泛政治化,連新界東北發展計劃亦阻力重重,寸步難行,寄望他們解決房屋問題,令無殼蝸牛早日上樓,無異於緣木求魚。最諷刺的是,今年施政報告提出「補地價仲裁先導計劃」,希望利誘發展商加快建屋速度,這個本來沒有甚麼爭議的計劃,竟然也因在立法會遇到阻力而落實無期,真可謂屋漏兼逢連夜雨,弱勢政府百事哀。

三年上樓夢渺茫,無殼蝸牛倍徬徨。只有安居,才能樂業,這是人盡皆知的道理,亦是市民普遍的願望,可惜在今日的香港,要達到這個願望,可能比杜甫筆下的處境更艱難、更渺茫。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