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二○○三年之後,每年七一回歸紀念日都成為香港人的遊行示威日,朝廷臉上無光,國家領導人也對香港避之惟恐不及。很快又是七一,今年遊行規模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因為不僅關乎佔中行動如何展開,更關乎政改角力,反對派全力催谷上街人數自在意料之中。不過,要說催谷遊行人數功勞最大者,可能非人稱「環屎」的內地官媒《環球時報》莫屬。

「電子公投」第二天,《環球時報》發表「香港非法公投人再多,也沒十三億人多」的評論,將希望普選的香港人同內地十三億人對立,將人民內部矛盾搞成敵我矛盾。該報的意思是,如果要公投,應該由全中國十三億人一起投,哪怕七百萬港人全部支持無篩選普選,但在十三億人的集體意志之前,那也是微不足道的極少數。

官媒如此評論,犯了不少常識性錯誤。一者,十三億人沒有普選,十三億人公投是偽命題,其荒謬好比太監炫耀自己並不存在的性能力般。二者,未成年人沒有投票資格,即使內地有公投,不可能十三億人全部參與。三者,官媒憑甚麼斷定十三億人是鐵板一塊,全部站在政府的一邊?四者,官媒憑甚麼代表十三億人民說話,莫非「三個代表」說得多了就當真有這麼一回事?

別忘記,官媒永遠是黨的喉舌,不是人民的喉舌。正如有內地官員罵記者,你是代表人民說話,還是代表黨說話?這官員講了大實話,黨和人民並不能畫等號。

不可否認,官媒的評論反映了內地的思維,甚至可博得一些內地憤青的讚賞,但對於緩解中港矛盾及佔中行動則毫無裨益,只會起反效果,本來對政治不感興趣、不想上街的市民,也許因此有了上街的衝動。某程度上說,有些官媒口沒遮攔正中本港反對派以及境外反華勢力的下懷,因為這種評論為中港矛盾撥火,既刺激內地人對香港的仇視,也加深香港人對內地的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