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當初提出「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不止為了安撫港人的惶恐情緒,令投資者放心;鄧更希望香港能成為「一國兩制」模式的「示範單位」,垂範台灣,以達致「和平統一」的長遠戰略目標。

鄧小平的改革由始至終,都是經濟掛帥。改革開放原本的目標,是「要到二十世紀末,實現年國民生產總值翻兩番(即增長四倍)、人民物質文化生活達到小康水平」,並無開放黨禁的打算。《中英聯合聲明》第三條第四項寫明「……行政長官在當地通過選舉或協商產生……」,可見在鄧的設想中,民主制度在香港特區中是可有可無,不白紙黑字寫明「普選」,更予共產黨操縱香港選舉制度的方便。

鄧小平對民主制度嗤之以鼻,但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的世界民主風潮,引發北京「六四慘案」,連鎖反應下,香港民主意識覺醒,卻被中共打壓至今。相反,台灣的「野百合學運」促使國民黨還政於民,當下已實現政黨二度輪替。可見當初中共堅拒順應時代潮流,沒有及早在香港實現雙普選,放手給予香港最大自治權,令港中區隔;事實上,「一國兩制」對台早已欠缺吸引力。

中共國務院日前發表的一國兩制白皮書,大剌剌的聲稱對香港有「全面管治權」。民進黨及台聯固然狂轟,國民黨的馬英九總統最近也在一雜誌專訪中表明:「不管中共對香港的一國兩制承諾做不做得到,跟我們都無關。」白皮書根本就是「一國兩制,垂範台灣」的最後一口棺材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