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局前總裁任志剛在新書序言中說,香港能否繼續扮演國際金融中心的角色,不取決於香港,取決於朝廷,他擔心香港政局發展正蠶食朝廷對香港的信心。有人不服氣,認為香港能否維持現有地位與朝廷信心關係不大,國際社會怎麼看香港才是關鍵,沒有必要捨本逐末。

對於香港的成功之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有一點恐怕誰也不能否認,今時今日內地經濟在全球坐二望一,對香港的影響力愈來愈大。早前朝廷發表《白皮書》,不僅談到如何正確理解「一國兩制」,更指出香港上市公司中近一半來自內地,市值則佔五成六。目前恒生指數成分股中,內地公司所佔比例愈來愈高,而發展最快、最受基金歡迎的也是內企。抽出這些內地企業,金融中心就塌下一半。

朝廷強調對香港這個「權」、那個「權」,這些都是虛的,而朝廷控制了香港金融市場的大半壁江山,則是實的。上海被定位為中國的國際金融中心及航運中心,現在又發展自貿區,正正反映朝廷對香港不信任,不願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誠然,上海金融服務的軟件還落後於香港,但假以時日,一切皆有可能。政治獨裁,經濟開放,早有成功的先例,十多年前香港瞧不起新加坡,現在不是後來居上了嗎?

世界已然改變,香港政治上逃不脫朝廷的掌心,經濟依存度則日益加深,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但有不少人拒絕面對這個現實,有人說,特首如何普選是港人的事,與朝廷無關;有人說,香港應該獨立建國;有人說,香港不必依賴東江水,可以水庫蓄水或海水化淡取代;也無需內地食品,可轉而向越南等地採購,或新界地區復耕,自給自足。新界東北發展計劃遭到反對,理據之一是毀掉當地的農耕生活。

希望香港是遠離「暴秦」的桃花源者,大有人在。可惜桃花源從來是文人的想像,現實中並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