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在小學時,由於寄宿關係,經常與老師暢談古今,獲益良多。其中一位中文老師特別有仁者風範,和藹可親,筆者向他問了一個很傻氣、有關報仇的問題。當時我問,中國人有兩句說話是互相矛盾的,分別是「有仇不報非君子」及「君子不記前仇」,究竟哪句說話是正確的呢?當時老師表示「有仇不報非君子」中的「仇」是指國仇家恨的「仇」,而「君子不記前仇」是指人與人之間的仇怨或過節。作為坦蕩蕩的君子,不應虛耗寶貴的精神及青春去計算別人與自己的過節,但面對國仇家恨,君子必須盡力去取回公道,令公眾利益得以保障及公義得以彰顯。

老師的教誨如醍醐灌頂,筆者恍然大悟。轉眼已過四十多年,老師的教導仍在筆者心中蕩漾。在過去數十年,筆者經歷不少社會大事,亦親歷不少人事之間的變更。雖然隨着年紀的增長,對人情世故及人性的善變有更深刻的經歷,但老師的教導仍對筆者在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上產生牢不可破的影響。若被別人虧待,筆者會盡力放下仇恨,以平常心對待。但對於國仇家恨,尤其是對血腥鎮壓八九民運學生的屠夫政權,以至打壓香港民主進程、赤化香港的港共分子,筆者與此等不義政權勢不兩立,並要令此等政權承受惡果。

在浩瀚的中國歷史中,不少人為了個人的權力或利益,漠視公義及其他人的權利,將個人的私怨凌駕於人民福祉之上。不少政客更會以爭取公義為名,散播憤怒及仇恨為實,發動群眾打擊異己,造成生靈塗炭,例如在三反五反、文化大革命等政治鬥爭中,數以千萬計的無辜人民失去寶貴生命。眼見歷史不斷重演,不但是中國人的悲劇,更是香港人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