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界定屬下媒體的性質為「喉舌」,是喉舌,當然就要為黨發聲,為黨辯護。這原本也沒有甚麼值得怪責的地方,但如果喉舌們為了主子,不惜強詞奪理,混淆黑白地狡辯,就很令人不齒了。

最新喉舌狡辯的一例是,向來以民間黨報面目示人的《環球時報》,前日就當前中俄關係發表評論,呼籲客觀看待中俄關係的歷史得失。文章說,「與清朝極盛時期版圖相比,我們確實有四分之一陸地領土喪失要記在俄羅斯/蘇聯帳下,但我國失地並非發生在與俄羅斯交好結盟時期,而是發生在相互比較敵視的時期。而在與俄羅斯和睦或結盟的時候,我們每次都受益頗多」。

此文作者梅新育是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的研究員。梅先生也算是知名學者,撰寫此文是要反駁對當前中俄關係的異議──每次中俄友好結盟的下場就是中國喪權辱國。

同理推導,當前中日關係可形容為:我國被日本侵略並非發生在兩國友好時期,而是在相互比較敵對的時期,和日本友好和睦的時候我們每次都收到很多援助。由此就要請教梅先生,是否也應客觀看待中日關係的歷史得失?

解剖梅先生的邏輯,一、俄日以前侵佔我領土是雙方敵視的結果,意思是我方也有責任,這就掩蓋了誰是侵佔的責任主體;二、為了不再有領土喪失在俄日手裏,我方只能與其和睦或結盟。

按照梅先生的說法,武大郎應該這樣教育武松:「你嫂子確實常被西門大官人霸佔,但這都發生在我和西門官人相互敵視時期,官人和顏悅色的時候,咱家炊餅從西門官人那裏還是受益頗多的。」照此分析,武松怒殺西門慶和潘金蓮,為哥哥報仇,當真就沒了理由,因為他對歷史不夠客觀。

這是甚麼邏輯?是標準的、不折不扣的賣國漢奸邏輯。如此研究員,如此喉舌,應了一句話:中國從來不缺漢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