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內地還是本港,今天都是政治敏感的日子。民主乃世界潮流,但如何達到目標,每個國家和地區都有不同實踐與經驗,更有值得借鑑的教訓。

香港為政改鬧得不可開交,「佔領中環」劍拔弩張之際,近月內亂不斷的烏克蘭舉行了大選,億萬富翁波羅申科以逾五成得票率勝出,反俄羅斯的前總理季莫申科只贏得一成多選票,「激進黨」候選人得票不到一成。主張與俄羅斯勢不兩立的強硬派,顯然已被選民拋棄。

烏克蘭情況與香港有幾分相似,同樣有意識形態差別極大但影響力不容忽視的強鄰,主流民意同樣希望與對方保持適當距離,烏克蘭親西方勢力已用「民主」方式實現改朝換代,而本港反對派也正在「努力」之中。假設各方能就提名門檻達成共識,並獲北大人首肯,香港一七年普選結果也可能與烏克蘭今日的大選相若,願與中央保持良好關係的候選人才有機會勝出。

波羅申科政治上親西方,這位商人的生意卻大部分在俄羅斯,他代表了烏克蘭期望融入歐洲、但也不願與俄羅斯交惡的主流民意。此人從政多年但無甚建樹,絕非領袖之才,惟國家已因政治紛爭瀕臨崩潰,他便成了「最不壞的選擇」。

一七年普選能否結束回歸二十年來的亂局,香港是否要無奈作出「最不壞的選擇」,答案就在港人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