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澳門「離補」法案不僅惹來當地一片罵聲,亦令台灣的關注者深切反思。台灣前行政院長謝長廷,及實踐大學博雅學部副教授、前親民黨發言人賴岳謙接受專訪時表示,反「離補」是澳門公民運動的興起,以及傳媒發揮第四權作用的體現,最後更產生加乘效應,經媒體具體反映人民的不滿。

謝長廷

「望把命運掌握手中」

謝長廷指出,反「離補」行動反映新一波民主化浪潮正在來臨,公民運動無疑是個大趨勢。

謝續稱,發動多次抗爭的團體「澳門良心」成員蘇嘉豪,曾經於台灣求學,參加過很多台灣的社會運動,蘇把相關的社運概念帶回去澳門,得到一、二萬人響應,可見這不是一個人的力量,而是整個社會的大趨勢,「大家都希望把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不要讓立法機關通過違反人民意願的法律。最後在群眾的抗議聲中,澳門政府終於撤回法案。

謝亦謂,反「離補」行動獲大量澳門市民響應,與傳媒很有關係,傳媒發揮了第四權的力量,這種力量再加上網絡,大家串連起來,讓澳門政府撤回法案,暫時得到勝利。他認為反「離補」是一個開始,社會將受影響,因為人同此心,都想要追求思想的解放、心靈的解放,如果執政者能夠好好處理,就會有很好的結果。

賴岳謙則表示,澳門近年經常派錢,民怨未至臨界點,二萬人受號召上街,「實在是因為法案規定太離譜了。」他說,澳門人普遍對政治冷感,傳媒的報道卻讓他們起了共鳴,進而抗爭,之後傳媒再繼續報道,最後產生加乘效應,「可以說媒體具體呈現人民的不耐」。

「媒體呈現人民不耐」

賴續指,台灣的太陽花運動與反「離補」相似,都是因為「人民的不耐」而爆發,但兩者的本質不同,而台灣政府一開始輕視了學生及團體的訴求,最後付出巨大代價,「這一點,應該對澳門政府有所啟發。」他認為澳門經此一役,民主將會更加深化,相信未來會與香港一樣,對「間接民主」逐漸不滿。賴岳謙建議內地放手讓港、澳市民自選特首與立法會議員。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