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病必求其本,這個道理許多人都懂,偏偏港府就是不懂,或者懂也無能為力。本港人口老化日益嚴重,安老政策天殘地缺,導致許多基層長者老無所依,老無所養,面對迫在眉睫的問題,當局不是想辦法好好改善,反而一味小修小補,敷衍了事,可謂本末倒置。

港府六月下旬將試行「護老者津貼」,正輪候資助宿位、資助長期護理服務長者的照顧者,可申請每月二千元津貼,條件是每月需提供不少於八十小時的照顧時數;若照顧多於一名長者,而每月照顧時數不少於一百二十小時,津貼金額可上調至最多四千元,名額二千個。另外,當局下月底會向輪候冊中的長者發信,可以選擇北上養老,入住鹽田及肇慶的兩間私營安老院,合共有四百個宿位。

這兩項所謂的安老措施,看似面面俱到,無微不至,其實只是小恩小惠,無濟於事。以護老者津貼為例,照顧者每月二千元津貼,作為汗水與孝心的回報,只能說聊勝於無,金額有限,限制多多,能否真正令長者受惠,不得不令人懷疑。再說,一法立一弊生,津貼審批說易行難,只怕屆時護老不成,反成了濫用公帑的漏洞,授人以柄。

至於當局鼓勵長者入住內地安老院,同樣不切實際。沒錯,早年本港曾掀起一股北上安老之風,但隨着人民幣匯率及內地物價飆升,加上兩地文化差異及醫療設施不足等問題,近年從內地回流的長者不斷增加,當局反其道而行,此時鼓勵北上養老,成效將有多大,不言而喻。更何況,除非長者在內地有親屬,否則誰願獨自北上呢?

說到底,護老者津貼也好,向內地買宿位也好,港府並非真正為老人家着想,而是為了遮掩安老政策的缺失以及安老宿位不足的窘境。很簡單,既然當局口口聲聲護老愛老,為何不大量增加安老宿位呢?這不是更能解決問題嗎?事實上,正因為資助宿位長期短缺,導致無數長者望天打卦,目前正輪候資助宿位的長者已累積至三萬人,平均輪候時間長達三十五至三十八個月,每年都有數千名長者在輪候期間含恨而逝,可見當局推出區區護老津貼及內地安老院宿位,根本不是解決問題,而是敷衍民意。

患至而後圖,智者有不能。港府經常強調人口老化不斷加劇,長者宿位需求有增無減,可惜至今拿不出具體有效的解決辦法。沒錯,當局近年確實推出不少安老措施,名堂多多,花樣百出,一時「社區照顧服務券」,一時「護老者津貼」,一時「居家安老」,一時「北上安老」,到頭來取得甚麼成效呢?難道當局還要繼續自欺欺人,蹉跎歲月嗎?怕只怕,港府有時間,長者已沒有多少時間,再不正視安老問題,一旦爆煲後果不堪設想。

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面對迫在眉睫的人口老化危機,港府必須盡快制訂一套全面的安老政策,不能再以小恩小惠敷衍民意,否則隨時弄巧成拙,激起市民更大反感。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