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政改的首輪諮詢結束。幾個月來,香江府衙舉行了多場諮詢會、座談會以至討論活動等等,徵收到不少意見書,但香江社會的整體反響並不十分熱烈。因為這一階段並無「實質」的政改方案,純粹是在政改方向、框架、法理上玩「務虛」,反對派也是在和朝廷、香江府衙打嘴仗而已。因為是「務虛」,首輪諮詢中,朝廷最忙活的事情,就是不斷「製造各種機會」和反對派「溝通交流」,設飯局、邀訪問、搞座談,而且前所未有地派出三位大臣和反對派「面對面交流」。

首輪諮詢結束之後,不管朝廷、香江府衙如何「總結這一階段的工作」,都要不可避免地面對下一步的「務實」,也即要在未來數個月內拿出實實在在的政改方案。這個方案要不要「吸取」一些反對派提出的「合理元素」呢?當然首先要「確定」的是,在反對派五花八門的方案中,有沒有朝廷可以接受的「合理元素」?從目前來看,朝廷並未在諮詢期內對這些方案表示任何興趣。只有一個「十八學者方案」,香江「政改三人組」的林鄭月娥說了幾句好話,認為符合《基本法》的框架,儘管這個方案中有「公民推薦」這個朝廷無甚興趣的方法,不過,林鄭的「好話」也沒有引起香江建制派或朝廷「御用學者」的跟進,而是遭到否決。

如果沒有反對派的「合理元素」被吸納,那麼,朝廷的政改方案就只能是極為保守的方案,無法預留半點「談判」的空間。果如是,接下來的推銷和試圖在立法會通過,能有希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