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社會發展緩慢,市民生活質素日走下坡,這是路人皆見的事實,但具體差到哪種程度?是由甚麼因素造成的呢?

社會服務聯會追蹤本港經濟、環境、政治參與、人身安全及文化科學等領域發展,同時分析婦女、低收入人士、兒童、青年及長者五組社群,量度社會發展狀況及趨勢,評估未來需要。以一九九一年為基數年,社會發展指數為一百計算,二○○六年及二○一二年,香港的社會發展指數僅由一百三十八增至一百九十六,平均每年微升百分之二點四,比經濟增長數字還不如。當中「房屋分類指數」甚至由一○年的負五暴跌至一二年的負一百零六,反映房屋問題積重難返,不但加重市民生活負擔,而且成為拖累社會發展的主要因素,情況令人憂慮。此外,儘管港府推出一系列扶貧紓困措施,令「低收入社群分類指數」有所回升,但依然處於負數水平,顯示他們的處境較回歸前差。

歸根究柢,香港房屋問題之所以不斷惡化,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前朝曾蔭權政府無所作為,導致土地及房屋供應嚴重短缺;二是經濟結構單調,過分依賴金融及地產,導致樓價不斷飆升。儘管現屆政府有心解決問題,可惜收效甚微,除了推出雙辣招令樓市降溫之外,在增加土地及房屋供應方面可謂阻力重重,寸步難行。

正如社聯指出,樓價和租金持續高企,基層人士面對沉重的生活壓力,既無望置業,亦難抵貴租,只能爭相申請公屋,以致公屋輪候宗數急增,預計房屋分類指數短期內將繼續下跌。實際上,房屋問題一日不解決,市民就不能安居樂業,而市民不能安居樂業,社會安定就無從談起,這就是深層次矛盾愈演愈烈、社會躁動不安的主要原因。

其實,香港問題千頭萬緒,房屋問題只是其中之一。中國社會科學院雖然連續十二年將香港列為全國最具競爭力城市,但同時警告,香港競爭力增速乏力,後勁不足。說到底,拖累香港競爭力的一個主要因素,就是過分依賴金融地產,令經濟缺乏穩定增長點,而且阻礙中小企及新興產業發展。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香港發展陷入今日這種困局,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港府亦絕非一無所知,而是明知問題所在卻無力解決。社科院報告建議港府改變施政理念,在土地及長遠人口政策方面制訂長遠發展規劃,而社聯報告亦促請當局增建公屋,加強支援貧窮人士,這些建議無疑用心良苦,怕只怕,說時容易做時難,在泛政治化的今天,港府動輒得咎,處處受阻,改變施政理念又談何容易。君不見立法會三線拉布戰仍未落幕,又有泛民議員發起針對創新及科技局的第四線拉布,行政立法關係惡劣,互鬥互耗,競爭力不跌才怪!

發展蝸行牛步,優勢不斷流失,香港怎麼可能不沉淪。歸根究柢,香港淪落到今時今日的地步,完全是內鬥內耗造成,可謂咎由自取,與人無尤。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