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事混亂,不如談些有趣的話題。月前我曾談及粵音漢字是完整語文,意猶未盡,想進一步說些語文概念。

不少人即使跳出廣東話並非方言的迷思,仍覺得因為粵語和普通話都採用白話文為標準書面語,而白話文的語文習慣主要由北京話而來,所以用普通話學中文會較好。這看法有兩點問題,第一,所謂白話文的語文習慣從北京話而來這說法,只是限於某種現代語序及語法。如果回到明清時期,看看當時的小說或文言文的語法,其實不少是更接近粵語的。事實上,很多操粵語的人會發現,寫文章時若滲入一些粵語語法,會表達得更流暢古雅。這是因為古漢語和粵語更接近,用字十分精簡。反而現行的所謂「現代漢語」,已嚴重受普通話、滿洲語所影響,兒化音多,行文很多時候都見累贅,並非傳統中文。因此,說學習普通話語文習慣便能寫更好更清通的中文,其實非常偏頗。

第二點則牽涉中文的特性。中文與西方語文最大的不同是,漢字是圖像文字,西方語言是拼音文字。中文不論以哪種形式去讀,都不影響漢字本身的意思。但一個字怎樣讀,卻從無正統的讀法可以定於一尊。舉一個極端例子大家便會明白。「金城武」這個人名,請問哪一個是正統的讀法?大陸和台灣人都會以國語來讀這三個字,粵語區的人則會用廣東話讀出。但其實,對日本人來說,這三個字應該讀作Kaneshiro Takeshi!這就是漢字的性質,每一個漢字,都可以任意賦予讀音的。既然中文根本無定於一尊的讀音,那又怎會出現一定要用某種地方的讀法才能學好中文這個道理呢?

若你看了這篇文章後,還支持「普教中」,咁唔該你過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