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港府研究多個維港以外的填海地點,冀增加土地供應,包括在中部水域發展東大嶼都會及欣澳填海等。發展局局長陳茂波在網誌撰文指,當局在欣澳填海研究採用先進的非疏浚填海方法,填海前毋須清除海床上的海泥,而建造海堤時可利用剩餘的填料注入桶狀結構物,形成擋土牆,減少使用填料及大量清掘海泥影響生態。當局亦會研究設立生態海岸線,建造潮汐之間水道種植紅樹林或人工濕地,增加附近的生物多樣性,希望釋除公眾對填海的疑慮。

過去三年僅造地八公頃

陳茂波昨發表題為「積極推展填海研究」的網誌,指出近十年大幅減少填海,由平均每五年造地約五百至七百公頃(不包括赤鱲角及西九龍),○五年至○九年銳減至八十四公頃,而一○年至一三年僅填海八公頃。本港填料更需花公帑運到廣東台山,為對方填海五百多公頃土地提供原料。

陳茂波續說,土木工程拓展署正就欣澳、小蠔灣及龍鼓灘進行累計性環境影響評估,並實地監察中華白海豚生活情況。研究初步顯示欣澳填海區非中華白海豚的出沒熱點,若撥款獲通過,將再進行法定環境評估,包括空氣質素、水質、考古等,覆檢填海不會造成相關影響。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