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接連出現旅客與市民的衝突事件,近日再有內地旅客因不滿香港男途人拍攝內地小童在港隨街便溺而引起爭執,有人更發起六月一日「罷遊香港」行動,令中港兩地矛盾再次升級。有人說「過門都是客」,香港人是否應該多些包容,或平心靜氣各讓一步?但實情是內地確實有一批「劣質旅客」令港人忍無可忍,他們的粗鄙行為不但影響香港市民的日常生活,亦對其他循規蹈矩、遵守法律的「優質旅客」不公平。

所謂「劣質旅客」,就是不尊重當地的秩序及法律的旅客,最常見的行為包括隨地吐痰、亂拋垃圾,甚至隨處便溺。針對這些行為,食環署及警方都可以即時檢控,發出定額罰款告票。可是,不少在港犯了法例的「劣質旅客」都沒有繳交罰款。根據政府的數字,過去三年,共有近九千人觸犯公眾地方潔淨罪行,當中有八百多名旅客至今仍未有繳交罰款,涉及金額約一百二十四萬元。此外,被「走數」的還有醫院管理局,上年度局方因為非本地孕婦產子走數而須撇帳逾千萬元,當中大部分是內地孕婦,較前一年度的五百八十萬元撇帳增加逾七成,情況有惡化趨勢。

政府現時欠缺針對走數旅客的措施,即使「劣質旅客」拖欠罰款,當局也沒有一套程序處理,入境處如沒有收到法庭傳票通知,處方也無法在關口堵截,出現了「法不治旅客」的奇怪現象。當局應考慮設立資料庫識別拖欠罰款旅客,如該旅客沒有在限期內繳清罰款,就可拒絕該名旅客再次入境,這措施除了可以阻截走數旅客再次訪港,亦可起阻嚇作用,教育旅客奉公守法,懂得尊重香港人的生活文化習慣及秩序,減少旅客與市民間的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