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學歷成為報讀「神科」的捷徑?據教育局數字顯示,近年俗稱「神科」的大學熱門學科,收取持海外學歷報讀的本地生人數有上升趨勢,最高更佔該學系收生人數約三成半。有補習界人士指,經由非聯招報讀大學的競爭較少,學生有機會以相對較低的成績入讀「神科」,因此以海外學歷報考大學具一定優勢。有中學老師坦言,本港教育制度朝令夕改,DSE文憑試課程便是一大例子,令學生紛紛改以海外學歷報讀本港大學。立法會議員擔心有學系傾向取錄持海外學歷的學生,對DSE學生不公平。

IB國際文憑及GCE等海外學歷,近年被吹捧為報考大學「神科」的捷徑。

大學學系取錄持海外學歷學生的比例不斷增加,恐對文憑試學生造成不公平。

文憑試學生只可以經由校長推薦計劃預先報讀心儀的學科。

一二至一三學年,每十個香港大學三年制建築學文學士課程的學生,便有近三點五個是持海外學歷入讀。

學生點睇
文同學(護理系):「我唔擔心對DSE同學造成影響,因為佢哋入得大學都有保證。」

胡同學(文學院):「我會覺得對家境好嘅同學,似乎讀IB係更有升學保證,不過若有學系收三成呢啲學生就唔太好。」

近年持海外學歷入讀本港部分熱門學科的學生比率

就讀國際學校十一年級(約本港中五程度)的Grace,正為IB國際文憑考試作準備。雖然Grace也要補習備戰,但她自言不用像其他DSE學生般日夜苦讀。「唔相信香港嘅教育制度,朝令夕改!」Grace的父親陳先生表示,由於對本港教育失去信心,早已決定不讓女兒入讀本港的主流學校,認為女兒持海外學歷升學途徑更多,可較易入讀本港及外地的知名大學。

入港大建築增至34%

事實上,根據教育局數字顯示,自一○至一一學年起,本地學生以IB國際文憑及GCE等海外學歷,入讀如香港大學建築、法學及內外全科醫學士、中大建築及法學等熱門學士課程的比率均持續上升,最高升幅更達近一倍。以香港大學三年制建築學文學士課程為例,比率由一○至一一學年的百分之十七點六,大幅上升至一二至一三學年的百分之三十四點八,即每十個學位,便有近三點五個由持海外學歷的學生入讀。

「DSE必修嘅中文科同通識科好難捉(路),但讀IB就可以唔使考,只需求其揀兩種外語!」DSE/IB補習老師陳子龍直言,不少本地學生認為修讀IB,可增加入讀「神科」機會。由於聯招競爭激烈,反之人數較少的非聯招學生可以同時報考八間大學,加上大學多未有為非聯招學額設限,因此經非聯招報讀的競爭相對較少。

陳指報讀IB的學生可利用校內成績推算的預計分數(predicted grade),預先報讀有興趣的大學學科,大學可能因面試成績理想,而批出「有條件取錄」(conditional offer),屆時學生只須考獲學系訂定的「最低要求」,即可穩佔學位。反之,DSE學生若想獲「有條件取錄」,就必須經過「校長推薦計劃」,惟計劃名額有限,學生須於非學術範疇上有卓越表現方可獲考慮。

中學教師許先生表示,因DSE考試形式三遷八變,加上不少學生對報考DSE中文科及通識科缺乏信心,可能是學生轉考IB的原因,「DSE始終歷史太短,家長學生對佢都無咩信心。」對此,有教育界人士亦指不少傳統名校紛額外開辦IB課程。除了四十九間國際學校外,現時全港共有九間私立獨立學校及七間直資中學有開辦非本地課程。然而,有關學校學費由每月五千至萬多元不等,基層家庭恐難以負擔。

對DSE考生造成不公

中文大學學生會會長張秀賢指,留意到校內非聯招學生比例不斷上升,當中不少本地學生透過IB入讀熱門科目,由於大學對聯招及非聯招學生中英文水平的收生要求各有不同,加上學位有限,擔心會對DSE考生造成不公,希望校方訂明收生準則,限制非聯招學生人數。

立法會議員葉建源坦言,海外課程的學費較貴,基層學生較少有機會報讀,可能因此抹殺他們升讀大學機會,此舉將會衝擊本港教育制度。葉強調大學未有明確公布不同學歷成績的換算制度,收生準則欠透明,大學有必要正視問題,並按學生的實際成績作公平的比較及取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