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地區在世界上是贏是輸,主要取決於當地人的氣魄。我們小時候接受的教育,是做人要迎難而上,要向中流擊水,一切盡其在我,不要怨天尤人。所以,我們年輕時不會埋怨大學學位太少,正因為少,更顯得彌足珍貴,更能反映出天子門生的價值。因而我們會催逼自己要戮力上進,要有昂揚鬥志,這才叫大丈夫氣魄。不像今天的年輕人,老是埋怨學額不足,整天投訴外地人搶佔香港學位,使自己變得心胸狹窄、目光如豆。我始終認為,能否入讀大學不是最重要的問題,反倒如果從此養成了沙中之蚌的個性、溫室小花的胸懷,則自己一生只能永遠做個沒用的人。

我們小時候也沒埋怨物價高昂,三十年前在觀塘區租住一個一百平方呎的房間,租金已等如一個初入職車衣工人四分之三的薪酬,人們常抱怨今天物價高昂,但三十年前也不見得便宜呀。那時候,我們身邊的同伴,沒有誰會將責任推給社會,因為這是太沒大志的表現,如果物價當真高昂,就更該鞭策自己長大後努力掙錢,有理想的收入,物價自然就不會覺得高,以前的「香港仔」就有這般的硬骨頭!

近年,人們常說今日的香港已不再令人熟悉,但最令我覺得陌生的不是香港如何被赤化、如何被滅聲,使我覺得陌生的是港人的心胸愈趨狹窄,心靈愈趨萎縮,今日的大學生竟以入住公屋為榮,自己買不起東西,就埋怨內地遊客搶高了物價。

今日港人的氣魄還不如一、二十年前的深圳人,當時港人北上消費,不也同樣使當地物價拾級而上?但深圳人不如今日部分港人般沒用,人家不斷自強,努力掙錢,今日不就迎頭趕上了嗎?這才是強國人應有的氣魄和風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