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基本遲建,開支全部超支,已成為香港大型工程的定律。運輸及房屋局接獲港鐵通知,高鐵施工進度未如理想,無法在明年如期通車,具體將會延遲多久,超支多少,當局並沒有交代,但保守估計,索償額及造價超支可能數以百億元計。

全長一百一十公里的廣深港高鐵,是全國高鐵「四縱四橫」的骨幹部分,其中八十四公里的內地段已於二○一一年底前落成通車,反而二十六公里的香港段好事多磨,一拖再拖,不知何年何月方能落成。同一條鐵路,內地與香港工程一快一慢,對比鮮明,堪稱香港蹉跎歲月、發展緩慢的典型例子。

眾所周知,鐵路工程延誤不外乎兩種原因,一是技術問題,二是人手不足。港鐵預計,今年中是鐵路項目施工的高峰期,合共需要約一萬八千名工人,人力短缺高達五千個,若本地招聘未能解決問題,便有必要申請輸入外勞。事實上,因為前朝曾蔭權政府議而不決、決而不行,十大基建項目大部分拖到現屆政府上任後才落實,造成大量工程同時動工,建築人手供不應求,受影響的豈止鐵路工程。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早前大讚新加坡透過輸入外勞及填海突破人力及土地資源限制,羨慕之情溢於言表,暗示香港可倣效「新加坡模式」,輸入外勞。可惜說時容易做時難,當局早前提出簡化及加快外勞審批程序,被視為替港鐵補充人手開綠燈,引起勞工團體激烈反彈,力指目前仍有不少建築工人無工開,促請當局正視人力資源錯配問題,加強本地勞工培訓及就業支援,反對港鐵帶頭輸入外勞。

究竟基建人手短缺有多嚴重,本地勞工是否足以填補空缺,港鐵與勞工團體各執一詞,惟可肯定的是,若鐵路工程繼續拖延,對任何一方都沒有好處。綜觀目前已上馬或計劃興建的鐵路工程,除了高鐵香港段外,還包括沙中線、南港島線、西港島線、觀塘線延線等。高鐵工程延誤牽一髮而動全身,勢必造成骨牌效應,不僅影響其他鐵路項目進度,更會拖累香港整體發展步伐。有人預言香港淪為邊緣化的「孤島」,絕非危言聳聽。

基建一拖再拖,成本一漲再漲。本報早前綜合計算近八年的基建項目,發現超支總額高達一千一百多億元,當中單是鐵路項目便超支逾五百億元。建築人手嚴重短缺,鐵路成本節節上升,不僅令納稅人付出沉重代價,更令人擔心影響工程質素,危及行車安全。究竟有沒有需要輸入外勞,港鐵必須向公眾清晰交代,而港府亦要盡快掌握建築及勞動力市場形勢,早為之謀。

見微知著,高鐵工程一拖再拖,不僅反映香港建築業面臨的困局,更凸顯港府施政無能。港英時代,說做就做,高效驚人,香港由小漁村發展為東方之珠,可惜回歸後,歷屆港府施政無能,香港日漸沉淪,遲早又變回小漁村。中央收回香港後便撒手不管,坐視香港日益沉淪,這樣的回歸究竟有甚麼意義呢?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