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樽、鋁罐、紙皮、金屬廢料,這些垃圾其實都是人民幣。曾長居中國的美國記者艾明德(Adam Minter)近日推出新書《垃圾場星球》,揭露鮮為人知的中國拾荒者現狀。艾明德估計,內地至少有一千萬拾荒者,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等沿海發達城市,每日上街拾破爛十數小時,足以產生舉足輕重的經濟動力。其中佛山南海區早年更成為廢物回收商的淘金樂園,不少人如今已成為億萬富翁。

○二年,艾明德首次踏足佛山,他形容佛山當時不過是普通村莊所組成的城市。當時南海區的金屬廢料處理地規模已在全球名列前茅,主要回收絕緣銅線。當地酒店大堂內,無論何時都會有從事廢物出口生意的外國人與中國回收商洽談生意。

內地經濟一直增長,對金屬原材料需求同時也不斷增長,但中國本身卻欠缺足夠資源,常在發展中國家尋找資源,與此同時,廢物回收亦發揮重要作用。中國工業的銅供應中,約一半來自回收廢金屬。不少小型企業亦是購入廉價回收物料才得以減低成本。

成為經濟動力

書中指,佛山市區現已難看到廢棄金屬或回收場冒出的黑煙,映入眼簾的,卻是新建設的高樓大廈、大型購物中心,銷售建築材料的工廠。十年來,佛山回收場工人工資漲了三倍,最早從事廢物回收的商人許多都已是億萬富翁了。

雖不少回收商已家財萬貫,但拾荒者生活卻毫無改善。據艾明德估計,內地目前至少有一千萬拾荒者,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等沿海發達城市,做着城市人不願意做的事。他們清晨五時開工,每天拾破爛足足十小時,賺回來的錢扣除伙食、孩子學費後所餘無幾。縱然學歷不高,但他們每天的確在將垃圾變成人民幣,為內地經濟作出重要貢獻。

拾荒大軍帶來的經濟效益有多少?北京學者周燕芳、熊惠波曾經分析過,○七年北京拾荒者回收的垃圾至少三百五十九萬噸,較市內全數二十二個垃圾堆填區的每年堆填量,還要多出二十九萬噸,亦即是沒有拾荒者的話,北京還要開闢多一倍的垃圾堆填區,而他們回收垃圾的經濟總值更高逾七十六億元人民幣。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