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耍太極可強壯心肺,更可「耍走」部分柏金遜症徵狀。香港柏金遜症基金昨舉行「愛心太極操」,約一千七百名市民及百多名柏金遜症患者齊齊「紮馬」耍太極,鼓勵患者多運動。腦神經科醫生指出,柏金遜症未有根治方法,但早期患者定期耍太極、步行等,有助訓練平衡力及肌肉協調,紓緩患者肌肉僵硬問題,改善生活質素。

香港柏金遜症基金舉行「愛心太極操」活動,千多名市民齊齊耍太極。

歐陽敏表示,運動可紓緩柏金遜症患者的肌肉僵硬問題。

「食藥加埋耍太極之後,平衡力好咗,自信多咗!」香港柏金遜症會外務副主席、五十五歲的鄭藉時,十二年前突然感覺反應緩慢,「寫寫吓字,手竟然停咗。挾餸食飯都手震。」他求醫後確診患柏金遜症,經藥物治療及耍太極,手腳較為靈活。

他坦言,病發初期走路時經常「拖腳」,猶如長短腳。經多年運動訓練,如今每日可以耍幾套太極拳,有時還會在戶外緩步跑,感覺身體進步不少。

心情好轉 提升生活質素

柏金遜症基金委員、腦神經科專科醫生歐陽敏說,本港有逾一萬二千名柏金遜症患者。導致柏金遜症的原因是腦內黑質部位退化,無法產生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令指揮肌肉活動的腦神經無法運作,故此患者容易跌倒、手腳僵硬等。她說,運動雖不能減慢腦部退化,但可紓緩平衡差等運動障礙,令患者心情好轉,生活質素較佳。

歐陽敏引述外國研究指出,患者每日練習太極一小時,每周兩次,持續半年後,患者不慎跌倒的風險減少逾六成。她說,太極拳要求患者紮馬,腳步要平穩及動作有節奏,可增強腰、腹核心肌肉,因而改善平衡力。

她提醒,患者做運動應量力而為,持之以恒。仍有步行能力、不易跌倒的早期患者可學習太極,或每日步行十至二十分鐘,鍛煉身體協調。中度至嚴重患者應由專業醫護人員協助制訂復康方法。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