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香港二○二○」的陳方安生政改方案出台後,各界以為這將成為溫和泛民的水泡,誰不知橫空殺出「十八學者」方案,令輿論突然轉向,加上林鄭月娥開金口,指「十八學者」方案的「公民推薦」沒有違憲,一時間推出方案的學者亢奮不已。

這個「十八方案」的關鍵是甚麼?一幅在網上廣傳的圖說明一切。這幅圖分為兩部分:上半部表達了現況,就是在爭取民主的人及普選之間,有一道「提名委員會」的閘攔住;下半部就是在這道閘中間,再加一道「公民推薦」的閘。簡單來說,在「提名委員會」這個已經極高的門檻上,把門檻再提高,要參選人先取得七萬個選民聯署,才由「提名委員會」決定是否能出閘競選!

這個方案的虛妄在於不少市民已對「提名委員會」非常疑惑,認為其不民主的組成會造成篩選,「十八學者」方案不去處理這個問題,還加多「公民聯署」的要求,但這「公民聯署」根本沒有效力,「提名委員會」仍可不提名取得聯署的參選人,那何必設立這個要求?用回歸後四次特首選舉為例,董建華取得超過七百個提名,立即令其他人不能取得足夠提名競選;曾蔭權第一次參選,李永達亦取不到足夠提名。所以根據「十八學者」所謂有民主派入閘的要求,也有一半可能不成功,那為甚麼學者還要聲稱這個方案保證能夠出現有競爭的選舉?更別說還要加入七萬人聯署的要求。

學者們太小看市民了。市民不是傻的,他們明知聯署沒用,就沒有興趣會提名你,參選人最終還是要先確定提委會能夠提名才去拿聯署,到最後聯署其實變了提委會的民主加持,用偽民意為篩選塗脂抹粉,效果極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