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本報昨日引述各界意見,促請當局加大力度推動舊區大型重建項目,打造集商場、住宅及康樂設施於一身的綜合發展區,引起社會熱烈反應,多數市民認同舊區重建需有新思維,不能繼續孤立式收購重建,而應整體規劃,綜合發展。很明顯,民意就是社會的鏡子,市民要求加快舊區重建,一方面反映對現有居住環境不滿,另一方面反映舊區重建模式已落後於形勢。

以土瓜灣為例,該區是本港其中一個最大型傳統舊區,舊樓林立,社區老化,曾發生塌樓及劏房火災奪命事故,早就應該全盤規劃,全面重建。事實上,隨着沙中線日後通車,鄰近啟德全速發展,土瓜灣發展潛力將得到大大提升,若當局能高瞻遠矚,制訂完善配套措施,把土瓜灣打造成「中九龍麗港城」,並非一件太難的事。

過去,重建舊區之所以進展緩慢,成效不大,就是因為當局缺乏長遠眼光及全盤策略。雖然市建局已在土瓜灣開展多個重建項目,但全是零零碎碎,修修補補,大多是單幢的「牙籤樓」,充其量只能提供一百多個單位,連杯水車薪也談不上,遑論令土瓜灣重生。再說,重建後的「牙籤樓」既影響市容,亦無法提供完善的社區配套設施。

一直以來,私人發展商對重建舊樓缺乏興趣,主因就是重建規模太細,無利可圖。如果當局重新規劃,全盤開發,令重建項目形成規模效應,將舊區打造成超級城,怎愁乏人問津?當局墨守成規,鼠目寸光,難怪舊區重建工作蝸行牛步,乏善足陳。

事實證明,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當局經常埋怨缺地建屋,其實地就在眼前,只是當局捉到鹿不懂脫角而已。舊區進行大規模綜合發展,一可以大量增加房屋供應,二可以美化社區,三可以消除衞生及安全隱患,四可以帶動區內經濟,可謂有百利而無一害。說到底,舊區重建不力,正是房屋問題積重難返的縮影,而問題的根源不是欠缺土地,只是欠缺一個有眼光、有魄力、有承擔的政府。

其實,除了土瓜灣之外,香港還有許多舊區具有發展潛力。正如許多學者指出,如果港府真有決心覓地建屋,香港處處都是可用之地,例如東南九龍和西九龍不乏閒置空地、舊工業區遍布各區、許多老化的公屋正待拆卸。還有,全港五十年樓齡以上的舊樓達數千幢,怎會無地方建屋呢?港府不好好規劃重建舊區,反而經常打填海和新界鄉郊的主意,激起反對聲音,不僅是捨易取難,而且是自討苦吃。

舊區重建的原意是活化社區,改善居民生活質素,目標不僅是建屋,更是美化家園,當局若想打破「地從何來」的困局,不能再墨守成規,故步自封。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