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發生了一件事情,當時我曾經想過力陳己見,最後選擇了沉默。

是咁的。文憑試中文作文科前天開考,三選一試題有一條叫「必要的沉默」,被質疑「鼓吹維穩」,要學生息事寧人、學做鵪鶉。那位教協研究部主任說,青少年對社會現狀感鬱結、不滿,而題目明顯有鼓吹妥協的意思。

這就奇怪了,誰說過沉默一定等於妥協呢?小生想到孔子說,「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鼓勵人們多做事、少說話。常言道,「話到口邊留半句,理從是處讓三分」,提醒做人要慎言厚道。又想到前輩教誨「沉默是金」,因為有些事情說出來會傷害人,所以寧願讓它爛在肚子裏。原來,古人與前輩都有政治目的。

最令人拍案叫絕的是,其實另外兩條選題也有「維穩之意」。題目二「不做第一,也不做最後」,籲考生明哲保身。題目三以「陽光與陰影」看圖作文,強調任何事情皆有正反兩面,曲線鼓吹「和理非非」的保守思維。作文試題變了政治問題,為人師表的教協先生斷章取義危言聳聽,堪稱香港獨有的教育奇觀。

想深一層,社會上聲大夾惡的人太多,上綱上線成了常態,如果我力陳己見,肯定也會被扣上「維穩」帽子。好為人師,自討沒趣,所以思前想後,最後我選擇了沉默。我認為沉默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