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WWF)表示,去年入口香港的魚翅產品,由前年的八千二百多噸下降至五千四百多噸,跌幅高達三成半,同期轉口量亦由二千四百二十多噸下降至二千噸,跌幅一成八,其中轉口至內地的魚翅產品量出現明顯減幅,在多個經本港轉口魚翅產品的國家或地區中,越南已取代中國成為第一位。該會發現,本港現存應用在魚翅產品的香港貨物協調制度,不能識別個別鯊魚品種,影響相關機構就魚翅產品貿易進行有效監察,促請政府完善現時針對魚翅產品貿易的追蹤及驗證措施。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高級項目主任曾翠芝表示,因應現時「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政府可考慮改善現行貨物編號,以辨認出公約監管的鯊魚品種,亦可採取基因驗證科技,抽樣檢查魚翅產品,避免公約監管的鯊魚品種流入市場。曾翠芝指出,為有助監管魚翅貿易及增加透明度,該會要求政府搜集及公布一個全面的魚翅貿易數據,包括品種、數量及其原產地。

無翅婚宴增兩成

對於魚翅入口量下降的原因,曾翠芝認為,除了近年社會推動不食魚翅運動影響、獲多家大企業相繼加入響應之外,相信亦與去年內地《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管理規定》第十條指出「不得食魚翅」,以及特區政府承諾公務酬酢活動採用環保菜單有關,但她亦指,魚翅入口量下降,亦有可能是因為鯊魚數量下降。婚禮統籌師劉智仁指,近年選擇無翅宴會的新人明顯增加了兩成,而由準新人父母提出無翅婚宴亦愈來愈多。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