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組報道】新修訂的《商品說明條例》自去年實施以來,海關共接獲逾五百多宗投訴,惟成功檢控個案不足一成,商店疑似違規情況時有出現。記者巡查多間商店,發現四類標價陷阱,包括單件貨品售價比多件優惠平均價便宜、同時出現多個標價、換購價等於原價,以及標準價含糊不清,有誤導消費者之嫌。有立法會議員質疑當局人手不足,難以巡查全港商舖。

同一百貨公司的分店,顯示一件十二元五角,兩件三十元的標價。

一款泰國香米在貨架上顯示原價為一百二十四元五角,現特價九十四元九角。

同一產品在推廣牌出現單件實價八十九元九角及兩件一百七十元。

罐頭沙甸魚換購價與定價同樣為十一元九角。

日式即食麵五包裝「標準價」為五十七元,比其他店舖高。

市民點睇
陳小姐(電子業):「試過買化妝品時優惠裝仲貴過逐件買,惟有自己小心格過價先買。」

朱小姐(學生):「如果優惠價仲貴過原價,就有欺騙市民嘅成分。」

陷阱1:單件平過多件優惠

上月初,記者在荃灣一間百貨公司超市欲購買一包意粉,惟貨架上未有列出單件價格,只是標示優惠價為「兩件三十元」,收銀員「過機」時,竟顯示每包意粉售價為十二元五角。若以單件價格十二元五角計算,購買兩包意粉才二十五元,較標示優惠價便宜五元。該百貨公司其他分店亦出現類似情況,在沙田分店的貨架亦顯示「一件十二點五元、兩件三十元」的奇怪標價。

陷阱2:同時出現多個標價

該店另一貨架上一款上海麵,亦出現兩個標價,同時列明「每包五元五角」及「每包九元九角」,訊息混亂。紅磡有超市的包裝米更出現四個售價,一款八公斤裝泰國香米,貨架上標出原價為一百二十四元五角,現特價九十四元九角,不過貼於貨架旁的推廣牌卻列出單件實價為八十九元九角,買兩件就一百七十元。職員隨後檢查價錢牌承認出錯。

陷阱3:換購價等於原價

沙田一間連鎖凍肉店聲稱購買任何貨品,即可用十一元九角換購一款罐頭沙甸魚,惟記者發現店內另一邊,該罐頭標價卻為十一元九角,令人啼笑皆非。香港中文大學市場學系教授冼日明指,消費者從過往購物模式中建立一種觀感,認為優惠價一定比原價便宜。冼建議,市民購物時要小心留意價錢及格價。

陷阱4:「叫高開低」標準價含糊

在新修訂條例下,原價必須曾使用於貨品上,並使用一段合理時間,為避免觸犯法例,不少商店已改以實價、標準價等名稱標示原來售價。不過,有百貨公司超市卻疑以「叫高開低」賣樓式手法,推銷一款五包裝日式即食麵,顯出標準價為五十七元,現以優惠價二十九元九角出售,惟其他商店的同類貨品售價約四十元,較其標準價低。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