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結束訪歐前,在比利時布魯日歐洲學院演講時強調,中國自一九一一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後,「君主立憲制、復辟帝制、議會制、多黨制、總統制都想過了、試過了,結果都行不通。最後,中國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

這也是習近平掌權後,首度對外宣示中國不會進行西方式民主政治改革。對此,原指望習近平推動中共進行政治體制改革的人,應徹底失望和死心。

習近平曾被寄予厚望。一○年九月習近平曾說,馬克思主義權力觀概括起來是兩句話:權為民所賦,權為民所用。○二年底,胡錦濤提出被稱為「新三民主義」的「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相對而言,習近平的論調,實質上是為「新三民主義」增加了一個「權為民所賦」的前提。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前提!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執政必須經過人民的授權,政府必須民選,領袖必須民選,這是憲政民主的根本要義。其實,早在○三年,中共開明人士、其時的宣傳部長朱厚澤在肯定「新三民主義」時,強調「一定要補充一條『權為民所授』,這一條還是前提」。

應該說,習近平當時提出這點,是一個靜悄悄的巨大進步,實際上也是接受了朱厚澤的主張。儘管他沒再做深入分析,但就是這樣兩句話,已證明他在思考執政黨權力合法性的問題。當時的國人憧憬,他掌權後能啟動政改。

但是習上台後的種種作為,證實他只能是中國的普京,而非中國的戈爾巴喬夫。無論對外展現強硬,還是對內鐵腕反腐,他想要的不過是鞏固一黨專政的執政基礎,確保中共永續執政。他所謂的「權為民所賦」,不過是想贏得民心的高調說說而已。他在布魯塞爾的宣示,延續了吳邦國的「五不搞」論,至此,任何對中共內部啟動政改的幻想,都可畫上休止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