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80%公民居住在公營房屋,當中95%是將組屋買入,即自置物業。反觀香港約50%市民租住公屋,身份只是租客,近年市民希望「上車」的聲音愈來愈強烈,究竟新加坡房屋政策是否適合香港跟隨?當中有多少值得香港借鏡呢?

港星大比併

理工大學建築及房地產學系教授許智文表示,港星公營房屋政策實行多年,各走不同路線,並且根深柢固,現在起才依循對方的路線,等於將現有政策完全推倒。他指,新加坡公營房屋政策鼓勵人置業,真正做到「居者有其屋」,有助社會和政治穩定。

港土地開發率低

不過,他認為香港公營房屋政策並非一無是處,其設計理念更是意義深長,造成一個社會階梯,鼓勵人向上流動。低收入家庭根本買不到樓,可以從租住公屋開始,然後階梯第二級是鼓勵有能力公屋租戶用綠表買居屋,第三級才是私人房屋市場,一步步來,並且香港公營房屋盡量不與私人市場重疊,令自由市場能健康發展。

許又指,新加坡國土面積只約香港土地總面積的65%,但土地開發率逾50%,香港土地開發率卻少於30%,開發率高令星洲有充足土地去支持房屋政策。目前港府為找土地建住宅而左支右絀,是時候檢討應否開放郊野公園、高爾夫球場等來興建住宅。

高緯環球香港董事總經理蕭亮輝指,新加坡的銷售稅佔政府收入達13%,穩定財政收入支持當地組屋的樓價補貼約30%至50%。反觀香港稅基狹窄,實難倣效對方「貼錢請人上車」的做法。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