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民眾運動專家簡錫堦近日撰文,指○六年台灣紅衫軍運動的失敗,在於首領施明德將運動目標定位於「反扁」多於「反貪」,違背了「旨在制度或政策的改革,不應激起對人的仇恨」原則。簡當時是這個運動的副總指揮,想不到事情過了八年,他的想法竟然還是這樣子。

簡單回顧一下,當年民怨沸騰,主要是由於陳水扁濫用總統的權力,公然為自己謀取私利,因此才激起民進黨元老施明德挺身而出,揚言不把阿扁拉下台誓不罷休。當然,施明德也很明白,阿扁與他同屬民進黨,如果單靠號召綠營的民眾出來,恐怕不夠力量。唯一可行的,就只有站在中立的道德高地,超越藍綠黨派的藩籬,才可以號召所有人一齊來打倒貪腐總統。這就是這個運動的顏色不是綠,也不是藍,而是紅色的原因。另外,如果光是為了改變制度或政策,恐怕也難以在短時間內作出大動員。這不是激起對人的仇恨,而是不如此,反而是模糊了運動的焦點。

事後回顧可以看出,這個運動總算搞得轟轟動動,實得力於國民黨和親民黨幕後支持。試想一下,運動靠民眾去郵局一人捐一百元台幣的方式去支撐,沒有國親兩黨幕後的推動,哪能在三天之內籌集到超過一億元台幣。當時,連戰和宋楚瑜對陳水扁○四年以兩粒子彈竊取總統寶座還是耿耿於懷,因此響應這次運動的民眾有超過一半是來自藍營的。

一個曾被國民黨政權判過死刑和無期徒刑的前民進黨主席,竟帶領百萬藍營民眾抗爭,這是歷史開的玩笑,還是歷史往往就是在出人意表的情況下展現出它的無情規律?事實是,在兩年後的○八年,國民黨在總統選舉大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