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被譽為「美食天堂」,不僅匯聚中西佳餚,更有不少具有本地特色的街坊小食,令人津津樂道。可惜時移勢易,在租金昂貴的今天,小商戶艱苦經營,特色食店買少見少,漸漸成為香港人的集體回憶。

一家著名牛雜店敵不過貴租,不得不黯然結業。昨日最後一天營業,賓客盈門,其門如市,店方準備了平日三倍貨量,依然被一掃而空,顧客排成長長的人龍,無不流露依依不捨之情。店主慨嘆此情不再,高峰期他曾經擁有多間分店,可惜先後被「租魔」趕入絕路,即使退守北角老店,在租金由六年前的兩萬多元加到目前近五萬元之下,只好被迫結業,暫時沒信心在香港東山再起,可能轉戰台灣。

租金高企,生意難做,問題並非始於今日,受影響的也不只這家牛雜店。事實上,香港核心商業區的商舖租金已超越紐約,成為世界第一,鬧市商舖呎租動輒上千元,小商戶根本不可能生存。本報記者曾走訪銅鑼灣、旺角、尖沙咀等黃金地段,發現部分街道店舖十室九空,傳統小店灰飛煙滅。最諷刺的是,部分特色食肆雖然獲得米芝蓮推介,依然難逃倒閉厄運,有餐廳東主明言擔心業主加租多於獲得推介的喜悅,亦有旅客根據旅遊指引專程前來品嘗地道美食,詎料小店已經結業,吃了閉門羹,乘興而來,敗興而返。

加租潮蔓延之下,即使二線街道及地區也未能幸免。以俗稱「金魚街」的旺角通菜街來說,目前已面目全非,原有金魚店及水族店陸續撤離,改由藥房進駐。即使是公屋商場,小商戶亦被領匯趕盡殺絕,過往的街坊味與人情味一去不返。可以見到,如今的店舖幾乎是千篇一律的連鎖店,不是賣化妝品,就是賣珠寶首飾,不是賣電器,就是賣中西成藥,香港小店的特色已被淹沒在一片銅臭之中。

高地價、高樓價、高租金的「三高」之下,香港已成為全球最難創業的地區,不僅扼殺市民向上流動的機會,也拖累整體競爭力。過去香港機會多多,基層市民只要肯捱肯做,便有機會創業致富;如今地產獨大,基層市民就業難,創業更難。近年社會分化日益嚴重,仇富仇商情緒不斷高漲,豈是無因。

眾所周知,近年香港競爭力每況愈下,經濟發展被新加坡愈拋愈遠,主要就是因為香港的樓價及租金升幅遠高於星洲,導致營商成本大大增加。在此情況下,新興行業根本沒有發展空間,所謂「六大產業」只能流於空談。現屆政府揚言要突破土地資源限制,將產業「做大做闊」,恐怕也是說說而已。

三高死結難解,傳統小店式微,香港遲早淪為一座冷冰冰、沒有特色的城市。不管當局如何推動產業轉型,也必然事倍功半,終究改變不了沉淪的命運。「六朝更代幾興亡,滿地黃花只舊香。」傳統小店隨着朝代更迭、時代變遷而逐漸消失,剩下的只是滿地黃花以及集體回憶,令人唏噓不已!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