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說過,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但吃與政治卻有不解之緣。民以食為天,讓黎民百姓填飽肚子,便能天下大治,反之則天下大亂。從某個角度講,吃其實是最大的政治。

中共第五代看來深明吃的奧妙及其政治能量,重提走群眾路線挽回民心,避免亡黨亡國,就是從「吃」入手。第一步是管住當官的嘴,勒緊他們的肚皮,祭出八項規定、六項禁令,連環出招煞住公款吃喝歪風,讓饞官叫苦,百姓叫好。

再來就是以身作則,與民同吃。習近平親民形象的建立,同樣離不開「吃」。從一夜間風靡神州、讓國人回味無窮的北京「慶豐包子」,到河南的三鮮燴麵、河北的阜平燉菜,再到內蒙古邊防哨所的番茄炒蛋、蘭考村民家門口嘗的花生,以及宴請連戰伉儷的陝西家鄉菜羊肉泡饃、肉夾饃和Biangbiang麵,全是大眾化的平民小吃,只接「地氣」,不見「貴氣」。

早前習近平在河南走訪農民家庭,一進門直奔廚房,揭完鍋蓋看麵盆子,再問米袋子。古人云,治大國如烹小鮮,治理國家的原理其實跟燒菜做飯並無二致,關鍵在配料選對,火候掌握得好,葷素搭配適宜,從農家便飯到盛大國宴,做法大同小異。

第五代已掌握烹飪「強國宴」的功夫,下一步該看他如何煮「方便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