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戒嚴時代,社會運動與黨外運動互為表裏,後來黨外政治蛻變為民主進步黨,二○○○年贏得總統大選,搖身一變為執政黨,故此與社會運動保持距離,反服貿抗爭的學生團體雖然立場親綠,但也不願與政黨走得太近。

反服貿抗爭,民進黨表面並無直接捲入運動,但支持學生提出的退回服貿協議及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立法訴求,卻無回應學生提出召開全民憲政會議的訴求,因為他們欲在年底「七合一」選舉取得佳績及贏得一六年大選,與街頭運動走得太近,有開罪部分中間選民的風險,將來如重新執政,他們也要面對民間反對運動。

蔡英文將角逐民進黨主席,她在陳水扁主政時代,先後出任陸委會主委及行政院副院長等職位,她很清楚兩岸關係問題及陳水扁的大陸政策,即使一六年政黨再輪替,她也不能對兩岸已達成的協議全盤推翻,也是民進黨在這次反服貿抗爭中表現戒慎恐懼的原因。

馬英九日前表示,願不設前提下邀請反服貿學生代表到總統府會談,學生代表回應說,應於公開場合對話,另外要求馬在對話前先承諾不再控制國民黨籍立委,使立法院朝野黨團協商兩岸協議監督條例法能有進展,以示善意,才再討論其餘對話細節。

事已至此,馬政府兵敗如山倒,抗爭爆發之初他錯失及早對話及讓步機會。馬英九高舉「法治政治」,但「民意政治」及「責任政治」同樣重要,為今之計,他至少應接受學生部分訴求,例如退回服貿協議,重開朝野協商,尋求共識,化解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