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淋巴癌為本港癌症殺手之一,每年新症更飆升至八百宗。不少人誤以為癌細胞只在淋巴結,忽略淋巴細胞其實遍布全身,隨時可擴散至皮膚、腸胃等器官。香港血癌基金副會長梁憲孫指此症初期徵狀不明顯,易與普通感冒混淆,若發燒持續兩周不減退,且在無感冒徵狀下頸部出現無痛腫塊,便要留神,及早求醫。

陳寶軒(左)稱,標靶治療費用高昂,令不少病人卻步。

香港血癌基金昨舉行微電影比賽頒獎禮加強市民對淋巴癌的認識。

病徵似感冒 可遍布全身

淋巴癌種類逾百,可分為何傑氏淋巴癌及非何傑氏淋巴癌兩大類,本港患者以非何傑氏淋巴癌居多,約佔淋巴癌患者人數八成五。梁憲孫指,患者以六十歲長者居多,但成因不明,或與環境污染及生活西方化、遺傳等因素有關。此症每年新個案約八百宗,隨着本港人口老化,他相信新症數目很快超過每年一千宗。

淋巴癌初期徵狀不明顯,許多人誤會頸部淋巴腫脹是唯一病徵。梁憲孫解釋,此症是淋巴系統疾病,淋巴細胞遍布全身,各器官皆有機會有淋巴癌,有逾三分之一個案發生在淋巴結以外。他說,當淋巴癌出現在其他器官,病徵或與其他癌症相似,容易被忽略。再者,常見的發燒、疲倦、咳嗽等病徵,亦易與普通感冒混淆,致延誤求診,不少人求診時已屆晚期。

梁憲孫提醒市民若發燒持續兩周不減退,以及無感冒徵狀下頸部出現淋巴腺腫大便應求醫,醫生會因應患者期數採取相應治療。目前標靶藥治愈率高,但病人要自付費昂貴藥費。

香港血癌基金昨舉行微電影比賽頒獎禮,其中奪季軍的《扶持》,由康復者陳寶軒故事改編。他一○年確診淋巴癌及進行標靶治療,「當時腦內一片空白,好驚太太無人理,自己又有物業不獲資助,每次要自費一萬九千元,經濟負擔極重」。他說,曾有年輕病友因經濟問題無力接受標靶治療,盼政府增加經濟支援,並呼籲病友堅強面對疾病。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