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提出發展大嶼山,其中被視為未來第三核心商業區的「東大嶼都會」計劃已有初步藍圖,若構想得以實現,將大大緩解本港的房屋困境。問題是,藍圖易畫,落實難行,東大嶼都會的宏圖最終能否成真,現在顯然言之尚早。

土木工程拓展署官員向本報表示,東大嶼都會將透過建人工島打造,而且可能不僅一個,而是兩至三個島串連一起,其中主島面積最大達一千多公頃,揀選位置很大機會在交椅洲以西水域,若一切順利,最快十年後有地面世,逐步發展成可容納數十萬人口的環保新市鎮。當局還計劃在人工島上興建交通基建連接大嶼山北、九龍西及港島西,一則有助發展梅窩及喜靈洲等地,二則利於把新區與市區連合,有潛力成為繼中環及東九龍外第三個核心商業區。

東風便試新刀尺,萬葉千花一手裁。無論是發展經濟還是建造住屋,在在需地,除了在市區寸土必爭,填海也不失為增加土地供應的良策,尤其構思中的東大嶼都會面積廣闊,加上西接港珠澳大橋,東鄰港島中西區,地理位置具戰略性,相對於目前各項發展條件已達樽頸的港九市區來說,確實潛力無窮,當局應好好抓緊機會,為缺地難題打破困局。事實上,有土斯有財,例如近日便有權威分析指出,可在大嶼山打造主題公園、生態公園、度假酒店、賭場娛樂「四合一」旅遊新天堂,若能在東大嶼都會建造新人工島,更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讓整個大嶼山區域發展成香港再起飛的火車頭。

當然,東大嶼都會計劃成事與否,關鍵不在於港府有沒有藍圖,而在於港府有沒有執行能力。興建人工島涉及填海,而且這次面積不小,隨時激發環保爭議,阻力不可小覷。今時今日的香港,甚麼都政治化、情緒化、暴力化,連開放禮賓府讓市民賞花,也被示威者騎劫,變了一場抗議騷,日後要推動具爭議性的填海建島大計,不可能順風順水。政府弱勢,動輒得咎,東大嶼都會計劃要排除萬難,美夢成真,殊非易事。

環保的大道理,沒有人不懂。但發展與環保要平衡,不能偏執一端,人要生活便要住屋,社會要發展便需要土地,這是無法改變的現實,港府現在覓地無計,「見縫插針」建屋被地區阻撓,開發郊野公園遭環保團體反對,若然建人工島亦受到留難,地從何來呢?事實上,就算一向站在最前線的保護海港協會亦表明不是一刀切反對填海,可見填海造地並非絕對禁忌。高官說新加坡能夠保持經濟高增長,源於大量填海及輸入外勞,這番話雖有卸責遮醜的成分,但也引人反思,如果新加坡不是勇於填海,今日豈有旅遊娛樂重鎮聖淘沙呢?香港故步自封,畫地為牢,才導致競爭力每況愈下。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港府既有發展東大嶼的構想,就應加快研究,拿出切實可行計劃,爭取民意支持,香港已浪費太多時間,不能再蹉跎歲月。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