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重水複,兜兜轉轉,大嶼山發展何時才能走出困局,恐怕只有天知道。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昨日舉行首次會議,有委員建議將大嶼山與新界東北、新界西北連成「鑽石三角」共同發展,以推動該三區經濟,提升居民生活質素。建議可行性有待研究,但不失為發展大嶼山的一道藥方,值得大家討論。

事實上,香港地少人多,先天所限,若要持續發展甚至有所突破,發展大嶼山已是不可避免。由董建華年代正式提出發展大嶼山計劃,到曾蔭權期間重提打造大型水療度假中心,再到今日梁振英政府的「東大嶼都會」與「橋頭經濟」宏圖,雖然名堂不同,其實都貫穿着一條主線,就是借助這塊處女寶地,補香港土地資源匱乏的不足,推動地區經濟,改善當區民生,可惜前朝兩屆政府坐而論道,一切大計淪為泡影。現在有人走多一步,提議把大嶼山與新界東北、新界西北串連發展,製造協同效應,若然付諸行動,既能大大增加房屋土地供應,又能開拓經濟亮點,更能改善本地就業,可謂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

個人遊問題近日鬧得滿城風雨,發展大嶼山更被賦上一層新意涵。香港是自由市場,旅遊業是本港經濟支柱之一,旅客總是要來的,若不發展配套設施,如何接待這批源源不絕的外來大軍?大嶼山面積相等於兩個香港島,交通配套基本成熟,而且是未來港珠澳大橋的落足門戶,以及現時香港迪士尼主題公園及赤鱲角機場的坐落地,無疑是分流內地旅客的選擇之一。時間不等人,港府顧問推算二○一七年訪港旅客高達七千萬人次,若不想繼續爆出「驅蝗」、「拖篋」等趕客醜聞,發展大嶼山更是刻不容緩。中央政府已發出警告,今屆政府必須坐言起行,全力發展大嶼山,不能再像前兩屆政府般拖拖拉拉,一事無成。

當然,港府弱勢,動輒得咎,發展大嶼山大計最終能否成事,除了看官員的決心,更須看官員的能耐。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才剛開鑼,已有委員以「港人不想失掉後花園」為由,對發展大嶼山持保留意見;有組織甚至到政府總部抗議,要求委員申報利益,以及增加環保團體及基層組織代表。不難想像,這條大嶼山發展之路隨時又是崎嶇難行,阻力重重。

正如我們多次指出,社會總得向前行,環保與發展必須取得平衡,不能偏廢一邊。盲目發展而破壞環境固然不可取,但為了保育而放棄發展同樣不現實。試想想,如果香港當日不是發展新市鎮,今日哪裏有沙田、荃灣呢?如果當日不是填海闢地,今日哪裏有國際金融中心呢?如果當日不是興建赤鱲角機場,今日哪裏有國際航運樞紐呢?發展不是洪水猛獸,只要規劃得宜,執行得力,便可創造雙贏。

俗語說,路是人走出來的。大嶼山發展之路走了十多年仍在兜兜轉轉,正是香港蹉跎歲月的見證,坐困愁城,有路不走,最終只能繼續沉淪。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