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香港是一個國際大都會,社會運動參考或借用一些外國的手法或口號,也要切合本土實際處境,不然只會流於「拿來主義」,《明報》前總編輯劉進圖遇襲血案的後續抗議行動,就有一個例子。

三月二日「香港新聞界反暴力遊行」期間,民主黨前主席何俊仁及現任主席劉慧卿,合照時面帶微笑,做出V字手勢。此動作源出於二次世界大戰早期,一名比利時流亡政府官員向英方建議,V字在不少歐洲語言都代表勝利,成為反納粹地下抵抗的共同象徵,英方採納提議,首相邱吉爾更經常在公開場合展示V字手勢推廣,自此家喻戶曉。

到了越南戰爭期間,反戰人士也打出V字手勢,並高叫和平口號,為手勢賦予新意義。一九七二年冬季奧運會於日本札幌舉行,一名美國花式溜冰選手是反戰人士,她頗得觀眾緣,亦常展示此手勢,日本因而流行,年輕男女拍照時也有樣學樣。

後來風潮傳至香港,但手勢原本的相關意義,已被多數新一代遺忘,六十多歲的民主黨頭面人物,在政治集會展示V字手勢,人們首先會聯想起年輕人在鏡頭前裝可愛的行為,感到不倫不類!

區區以前在「新聞教室」勉勵學生,如以新聞工作為終生志業,必須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語出《孟子.滕文公下》)的自我期許。香港現正處於危急關頭,「威武不能屈」對新聞從業員,是要以性命捍衞的職業倫理底線,文不對題的象徵手勢,對他們並無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