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對患者腦組織造成重大損害,除影響手腳活動,吞嚥困難也是一大問題,口腔殘餘食物跌入氣管會致肺炎。香港大學早前研究「隔空治療」,患者接受儀器發出的高頻強力磁場,刺激腦部負責口部肌肉的神經反射區,可提升吞嚥能力。初步測試發現,患者咀嚼功能提升一成,有嚴重中風者由無法控制口部肌肉,治療後重拾咀嚼能力。專家指,最理想是在中風後半年內治療。

高頻透顱磁場刺激治療的原理是利用體外強力磁場,刺激腦部控制口部肌肉的區域,從而改善患者吞嚥能力。

陳文琪(右)稱,「強力磁場」治療可刺激中風患者受損腦組織,助提升吞嚥能力。

高頻透顱磁場治中風研究招募對象

約五成的慢性中風患者會有不同程度的吞嚥障礙,因患者口腔及喉嚨肌肉乏力,食物很快滑落食道,殘餘食物「落錯格」可致入侵性肺炎及增加骾塞機會。

港大教育學院言語及聽覺科學部助理教授陳文琪稱,現時主要治療為言語治療,要患者重新鍛練口腔肌肉,但中度至嚴重中風患者難跟上,只能經鼻胃管或肚皮造口,將流質食物及營養液送到體內。

治療逾月可食糊狀物

約七十歲的黄女士前年中風,接受手術清除腦部瘀血後,下肢活動力減弱,出入要靠輪椅,並有吞嚥困難,需插入鼻喉餵食。兒子黃先生稱,母親最初用鼻喉,外出時常遭奇異目光,更有小童跑前偷望,令她不願外出。他曾安排母親接受電極刺激喉嚨肌肉,惜無改善,「用鼻喉嚟食嘢,無晒樂趣。」黃女士之後接受港大的高頻透顱磁場刺激治療(rTMS),一個月後吞嚥有進步,現可食糊狀物。

港大於一二年引入該療法,言語治療師先把生物電流接觸器接駁到患者舌頭,找出腦部控制口部肌肉的神經區,再將磁力裝置放在頭頂近耳背位置,以巨大磁場刺激受損腦組織。治療一般為十次,每次三十至四十五分鐘。研究人員曾安排四位中風患者進行先導研究,最終全部人的咀嚼能力及速度皆可提升一成。

陳文琪表示,外國研究顯示療效可維持一年,但往後效果屬未知數。港大擬招募六十六人展開一年研究,費用全免,包括十次治療及四次吞嚥能力評估。市民可致電3917 4667或3917 1568查詢,或瀏覽www.speech.hku.hk/clinic/swallowing/hcvc_c.html。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