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多年在財政預算案大玩「狼來了」的財政司司長曾俊華,上周三在預算案引用去年六月成立的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分析,預言若教育、社福和醫療等開支維持每年百分之三的增長,香港最快七年後出現結構性財赤,引起公眾嘩然。工作小組昨日公布詳細報告,提出七項建議,大部分屬老生常談,且無提出實施的時間表,只會先作內部討論。

工作小組提出七項建議,望能解決結構性財赤。

工作小組七招應對未來財政挑戰*

工作小組昨公布的報告,指隨着人口老化引致的開支增長及勞動力減少,政府收入的累計增幅至二○四一年將上升約五成三,開支則增加一點一六倍,期間的結構性財赤最快二一年出現,二八年便耗盡財政儲備,香港此後便要借貸度日,數字更未計現屆政府承諾的免費幼稚園教育,和房屋委員會因增建公營房屋而累計逾一千三百億至四千九百億元的潛在負債。

報告又指出,本地生產總值增長會由目前的百分之三點五,逐步回落到十二至二十七年後,平均每年增長百分之二點五。工作小組成員之一、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經濟學系主任雷鼎鳴否認報告過分悲觀,指向公眾發出警號是期望結構性財赤最終不會出現。

林奮強:自製樽頸

為避免出現結構性財赤,報告建議連推七招,建議控制開支增長、保持、穩定和擴闊收入基礎、設立儲蓄計劃,成立「未來基金」、賣地收入不應該用以支付經常開支及把合適的資產變賣或證券化等,均屬老生常談,對於下一步該做甚麼,小組只說會交由政府作內部討論。

另一方面,前行政會議成員林奮強擔心未來基金會淪為「遲來基金」,指任何措施愈遲推出、開支勢必愈高;他又形容,將公共開支維持在本地生產總值(GDP)百分之二十的建議是自製樽頸,令社會需要「擔櫈仔」、「苦主之間你爭我奪」。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表示,報告結果是清晰的警示,但市民無需過度憂慮,又強調政府短、中期的財政狀況仍然健康,他稍後會邀請工作小組提供更詳盡的分析,供政府考慮和社會討論。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