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前總編輯劉進圖遭襲擊,不是一般的斬手斬腳施以懲戒,而是刀刀攞命。儘管案情撲朔迷離,動機不明,惟幾乎可以肯定的是,幕後指使者若非受害者的仇人,就是有利益集團製造事端。

傳媒以監察政府、揭露社會陰暗面為天職,難免會得罪人。《明報》表示,正疏理去年起的敏感報道,包括社會、政治及經濟,例如揭發權貴僭建等報道,只要是可能得罪人的新聞都找出來,為當局查案提供線索,效果如何,只能拭目以待。

記憶中,該報近年最受關注的調查報道,除了揭發前任政務司司長唐唐及現任特首捲入僭建,就是與「國際調查記者同盟(ICIJ)」合作,曝光前任及現任國家領導人在內的太子黨、官二代在海外避稅天堂設立離岸公司的貪腐醜聞,有關報道震驚海內外,當時劉進圖為總編輯,亦正是他拍板同意與ICIJ合作,本地輿論及泛民政黨均質疑是否為引發今次血光之災的導火線。

ICIJ日前發表聲明,指沒有證據顯示襲擊事件與有關調查報道有關,顯然是想與事件劃清界線。然而,該組織向《明報》提供「黑材料」的動機目的何在?為甚麼選擇與《明報》合作,而非本港其他發行量及影響力更大的報章?雙方有何合作條件?聲明中都沒有交代,難怪有人質疑有關聲明是此地無銀三百両。

事實上,香港記者在內地採訪遭報復並非鮮見。劉進圖曾代表《明報》駐守北京,與另一名同事受公司指派,調查一宗涉及官商勾結的醜聞,結果同事身份暴露遭不明人士關押毆打,及後離開《明報》。這本來是一樁陳年舊事,然而在二月初,亦即劉進圖被襲擊前,有關文章又被放上網,耐人尋味。

總而言之,今次事件撲朔迷離,加上陰謀論滿天飛,更是引人遐想。鑑於過去類似事件往往成為懸案,今次能否破案,不無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