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坐而論道」本是指古代王公卿相坐着議論政事,後來用作嘲諷世人紙上談兵,徒託空言。港府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以競爭力為主題,港府官員昨日解畫時不忘重彈舊調,又說要增加酒店房間供應,又說要開發大嶼山,可惜全停留在畫餅充飢、空中樓閣的階段,這不正是坐而論道的現實版嗎?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與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等高官分頭為預算案解畫。蘇錦樑談到旅遊業問題,指二○一七年訪港旅客人次將達七千萬,因此需增加酒店「迎客」,預期屆時酒店房間將增至八萬七千間,增幅逾兩成;又稱預算案提出六幅位於啟德的酒店用地,地理環境優越兼坐擁海景景觀,有潛力打造成高端酒店房間。而陳家強則談及開發土地問題,指大嶼山有不少土地具發展潛力,認為可加強發展大嶼山,包括機場人工島、港珠澳大橋落腳點及欣澳等非郊野公園用地等。

其實,增加酒店房間也好,開發大嶼山也好,大方向固然正確,但當局有沒有決心落實,有沒有魄力完成,卻不無疑問。

事實上,正因為旅遊配套設施不足,才會出現旅客「逼爆」香港的亂象。旅客是財神爺,本應愈多愈好,可惜旅遊設施不足應付,結果好事反變壞事,亂象叢生,怨聲四起,部分市民更將不滿情緒發洩在內地旅客身上,有人在尖沙咀「驅蝗」,有人在旺角「拖篋」,令香港由舉世聞名的「好客之都」淪為臭名遠揚的「趕客之都」。弄到今天這個局面,歸根究柢正是因為當局蹉跎歲月,沒有積極改善旅遊配套設施。其實,如果港府真的有決心,除了發展大嶼山,還有其他選擇,最近有人提出,在深港邊境的河套區甚至沙頭角中英街建立購物城,讓內地客消費,改善旅客逼爆市區的困局,可惜當局毫無反應,充耳不聞。

當然,以客觀條件而言,大嶼山始終是疏導內地旅客的最佳地點。港珠澳大橋將於一六年落成通車,屆時大嶼山勢成港珠澳三地交匯點,把內地客引向大嶼山,既可緩解市區人滿之患,亦可推動橋頭經濟,可謂一舉兩得,相得益彰。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開發大嶼山大計從董建華時代說到現在,歷經十幾年,至今依然無影無蹤,現在縱使舊事重提,恐怕又是說完便算。陳家強跟隨曾俊華的口徑,指香港發展不及新加坡,是因為新加坡有較寬鬆的外勞政策,並能透過大量填海開闢土地。其實,他說漏了一點,香江發展遠遜獅城,主要是因為欠缺一個強政勵治、說到做到的政府。

空談誤港,香港已錯失十多年發展時間,繼續蹉跎歲月,只能自取滅亡。畢竟,市民已聽得太多空洞的官話,現在最想見到的是實效與成績。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