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的歐洲廣場運動以亞努科維奇倉皇辭廟、疑似流亡俄國、民眾暫時獲勝收場,該國百廢待舉,美歐俄背後角力,最終命運如何仍未可知,而遠方的變局引起香港反對運動不同陣營的激辯。

事緣抗爭出現了以武抗暴的情節,部分烏國民眾自製防禦裝備,並以土製武器對鎮壓的軍警施以還擊。近年普世社運界的共識,是由於政府壟斷武力,民眾武力反抗是以己之短攻敵之長,且會失去道德高地,故此以絕對的非暴力抗爭才是正道;但今次烏國之變夾雜武力,卻沒有出現以上惡果,政府依舊下台,西方亦無劃清界線。此外,雙方本來達成妥協,但多數民眾懷疑這是政府的拖字訣,決定繼續抗爭,直至最後勝利。

兩件事令本土派大感振奮,視之為勇武抗爭的楷模。烏克蘭人民不輕言妥協的抗爭精神,當然值得香港人效法,但該國兵役制度在一三年末才廢除,民眾有武力抗爭的本錢,香港則無,故此在本地武力反抗大可不必。現時本土派「拖篋」及計劃中「打着紅旗反紅旗」具創意的抗爭,已令特區政府窮於應付,應繼續以這種方式施壓!

有社運人士指出,烏國武力抗爭者中有新納粹分子,這固然有局部事實,但忽略今次運動參與者絕大部分未有參與暴力,而且背景繁雜,跨越階層宗教族裔;而傳統反對派包括前總理季莫申科都淪為旁觀者,極右政黨在國會也未有代議士,反映議會政治失效的環境,只會把群眾逼上梁山。社運中人只懂鸚鵡學舌,真不負左膠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