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機大佬」為口奔馳,日日坐困車廂,食無定時兼缺乏運動,患糖尿病風險也「高人一等」。現時人人手機不離身,香港大學醫學院便研究利用短訊(SMS),定期向患前期糖尿病的職業司機發出「溫馨提示」,提供各種健康貼士,結果發現在十二個月密集式SMS「攻勢」下,僅百分之六的職業司機演變成糖尿病,反觀沒收短訊的司機,有一成六患糖尿。

職業司機長時間坐困在車廂,甚少運動,易衍生糖尿病等健康問題。

肥胖是糖尿病的高危因素。

港大家庭醫學及基層醫療學系臨床助理教授馮兆璋指,職業司機長時間坐着工作,不少都有食無定時或吸煙等不良習慣,也絕少看醫生或檢查身體。早前本地研究更發現,一成職業司機患前期糖尿病,另有百分之八為二型糖尿病患者。

該學系與東華東醫院合作,在○九年至一二年間,成功招募一百○四名患前期糖尿病的職業司機,他們平均五十五歲,的士司機居多。他們分成兩組,其中五十四人定期收到SMS健康提示,其餘為對照組,不會收到SMS。

不收看者有16%患糖尿

電腦系統隨機發送四類SMS,第一類為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基本資訊;第二類是生活習慣貼士如「最好食瘦肉」;第三類為運動建議,例如「每日步行半小時」、「搭少啲電梯,行多啲樓梯」;最後則是打氣語句例如「吸煙好老套,戒煙你實得」。

首三個月的SMS最密集,每周發三次;緊接三個月每周一次;隨後六個月及最後十二個月均每月一次。醫護人員定期量度司機的身高體重指數(BMI)、腰圍、血糖等。結果發現,SMS健康教育成效顯著,首年密集提示下,僅百分之六司機最終患糖尿病,對照組則有一成六。次年效果稍為減弱,但兩組患病率仍相差七個百分點。介入組的平均BMI指數呈下降趨勢,對照組則沒變化。

研究指SMS最大優勢是成本低,每次六毫,可一次傳給多個電話號碼。馮兆璋補充:「佢哋初時可能都唔理,但send得密點都會開嚟睇下,如果由零運動變成做十五分鐘運動,已好大幫助。」他指科技發達,SMS使用量也正在減少,未來希望再探討以其他通訊軟件,例如WhatsApp等作教育媒介。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