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前總編輯、現任世華網絡營運總裁的劉進圖,遭兇徒用刀襲擊,送院搶救後情況危殆。劉進圖身為新聞界重要人物,加上最近《明報》的內部調動,遇襲案件引起各界猜測,亦有指與扼殺新聞自由有關。為甚麼此事會引來多番揣測?本港的新聞自主空間是否足夠?

顧問老師:Johnny Chow

Q:劉進圖遇襲一事為何引起廣泛關注?

A:早前《明報》撤換總編輯劉進圖,將他調任網絡營運總監,有《明報》員工當時已指此舉有違新聞自由,擔心會有內部自我審查,等同被「滅聲」。如今劉進圖遇襲,即令人聯想到或與《明報》調任事件有關,更惹人猜測是扼殺新聞自由,故事件引起廣泛關注。

Q:政府應如何平息新聞自由風波及市民的負面情緒?

A:第一,對於劉進圖遇襲案件,執法部門應盡快緝兇,找出案件起因,查出是否與新聞自由有關。第二,政府可與記者團體直接溝通,化解雙方矛盾,澄清扼殺新聞自由是誤解。第三,行政長官及有關官員可發表言論及聲明,表示不會干預新聞自由,給予市民信心。

延伸思考

1.新聞自由對國家或地區有何重要性?

A: 新聞媒體屬第四權,即是監察政府的權力。假若政府的施政與民意相違背,傳媒可發揮作用施以輿論壓力,要求政府聆聽民意。現時的媒體除電台、電視及報章外,互聯網亦是重要傳媒平台,而且各國都可在互聯網取得資訊,因此網上傳媒的報道可影響國家或地區的形象。

2.此事為何會引來揣測?

A: 最近,《明報》內部調動、商台員工李慧玲被解僱、記者團體舉行反滅聲集會,新聞及媒界發生一連串風波,引起「新聞自由被收緊」的猜測。雖然劉進圖被襲的原因未有定案, 但亦即引起各方懷疑,擔心此事是對新聞自由的打壓。

3.香港的新聞自主空間是否足夠?

A: 現時香港擁有發表言論的自由,新聞自主空間仍算足夠。但於傳媒機構層面上,或會因商業利益及廣告收入進行自我審查。同時,企業公司亦會因自身利益而選擇與某些傳媒機構合作。由此,商業因素比政府打壓更能影響新聞自由。

網上專頁:on.cc/sunstudies

聯絡電郵:studies@on.cc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昔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