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事先張揚「減甜」之下,新年度財政預算案的派糖措施聊備一格,由以往的小恩小惠淪為半恩半惠,予人一種淡而無味的感覺。更不堪的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再次大玩「狼來了」的把戲,以未來將會出現所謂「結構性財赤」恐嚇市民,企圖為其守財奴式的理財作風尋找藉口。可以說,這是一份完全不合格的預算案。

派糖縮水 聊備一格

年年歲歲花相似。儘管預算案在扶貧、紓困、安老、教育、醫療、房屋、發展經濟等方面皆有着墨,但無非又是炒冷飯,與往年大同小異,平平無奇,遑論有甚麼驚喜。早前施政報告大手筆推出連串扶貧助弱安老措施,中產未能受惠,引起不少非議,當時港府暗示預算案將推出關顧中產的紓困措施,詎料還是令人大失所望。

在此之前,曾俊華以財政儲備總有耗盡一天為由,不斷預告要「減甜」,甚至警告取消一次性紓困措施「這一天應該很快出現」。結果一如所料,今次一次性派糖措施果然大幅縮水,連已實行多年的電費補貼也被取消,至於退稅七成五但以一萬元為上限、豁免差餉由四季減為兩季、綜援及生果金等由多發兩個月變成一個月,以及代交公屋租金一個月、提高供養父母或祖父母免稅額一至二千元,只能說是聊勝於無。很明顯,所謂關顧中產,只是欺人之談。

曾俊華曾以「中產」自居,惟此中產不同彼中產,年薪數百萬元的他過着看法國電影、喝咖啡的悠閒生活,不可能理解中產的真正需要。對曾俊華這種養尊處優的高官來說,「減甜」也許是必須的,但要求其他苦苦掙扎的中產也一起「減甜」,不正是「何不食肉糜」的現代版嗎?

最令人嘆為觀止的是,曾俊華在預算案中大玩「狼來了」。他聲稱去年成立的「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研究後發現,若政府未來在教育、社福和醫療等開支維持每年百分之三的增長,最快七年後便會出現結構性赤字;即使不額外增加開支,以現行的收入及支出速度,最遲十五年後也會出現結構性赤字。實際上,曾俊華年年預算年年失算,連預測當年的財政收支尚且相差十萬八千里,怎麼可能準確掌握七年甚至十五年後的經濟狀況呢?再說,眼前的問題還沒解決,反而擔心遙遠的未來,這不是本末倒置嗎?

未雨綢繆,積穀防饑,這些道理人人都懂,市民也並不是反對審慎理財、量入為出的大原則,關鍵是凡事都要有個度,否則就是過猶不及。撇開二萬多億元的外匯儲備不說,香港財政儲備已達七千多億元,相當於政府二十二個月的開支,超過國際安全標準幾乎一倍,而且預料未來幾年還會有盈餘,財政儲備不斷累積,顯然不合常理。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在庫房水浸、官富民貧的情況下,港府完全有能力、有條件、有責任還富於民,讓市民分享經濟成果。其實,市民並不指望港府能夠像觀音菩薩那樣遍灑楊枝甘露,普度眾生,但至少也應該做到雨露均沾,為甚麼一定要做守財奴呢?為甚麼對中產訴求置若罔聞呢?

刻薄寡恩 自取其辱

是的,要解決貧富懸殊等深層次矛盾,關鍵不在於派糖,而在於發展經濟,做大蛋糕,尤其是推動產業多元化發展,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可惜這麼多年來,港府空喊經濟轉型,而且要發展甚麼優勢產業,結果卻是一事無成。今次預算案強調要推動科技發展,成立創新基金,向六所院校提供種子基金推動科研成果商品化等,噱頭不少,實際上只是蜻蜓點水,敷衍了事。

人口老化是迫在眉睫的問題,而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就是建立全民退休保障制度,這已是社會的共識,奈何港府對此一直採取迴避的態度。預算案聲稱成立「未來基金」應付不時之需,不過是掩人耳目的把戲,官僚刻薄寡恩,將安老視為負擔,根本沒有誠意解決問題。

古人說,大者不能,小者不為,是棄國捐身之道也。曾俊華做了七年港府掌櫃,年年預算年年錯,其個人能力固然備受質疑,而港府因循保守的理財哲學更是令香港錯失不少機會,以致競爭力每況愈下。曾俊華聲稱這份預算案主題是提升競爭力,自我感覺良好,其實人們根本看不出他究竟提出甚麼良方妙計。

都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而曾俊華的理財哲學恰恰相反,空談「遠慮」,無視「近憂」。他在預算案中語帶威脅地說,香港的支出增長過快,走向福利主義,有可能重蹈歐洲國家「先使未來錢」的覆轍,又說要為下一代人着想云云。實際上,歐洲與香港的情況截然不同,歐洲國家普遍先使未來錢,以債養債,以致尾大不掉,而港府不僅沒有負債,而且儲備豐厚,所謂的福利主義不知從何談起。曾俊華對這一代人的痛苦熟視無睹,卻大言不慚關注下一代,說穿了根本就是偽善。

德不廣不能使人來,量不宏不能使人安。港府民望低落,施政維艱,曾俊華依然與民為敵,寧願做守財奴而不願還富於民,可謂愚不可及。官僚刻薄寡恩,只能自取其辱!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