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財政預算案公布,利民措施一如所料的刻薄寡恩,那是一以貫之的「大市場,小政府」教條;在起首經濟回顧與展望的部分,指出歐美日經濟復甦速度緩慢,中國大陸則「經濟表現堅韌」,貫徹自董建華以來「國家好,香港更好」的另一迷思,可是中國經濟行將硬着陸的諸般徵兆已甚為明顯(例如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自一○至一一年大跌後持續不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竟然為了「政治正確」而無視中國經濟即將出現的危機!

曾俊華對「近憂」不聞不問,卻對「遠慮」萬般熱心,例如預測人口老化的趨勢將會對公共財政帶來「結構性赤字」,故此計劃抽取財政儲備中的二千二百億港元土地基金結餘,加入每年盈餘的一部分,設立「未來基金」,聲稱將來「政府持續入不敷支,都有一定後備資源,可開展……基建項目……推動……經濟發展……」人口老化是必然趨勢,為此作準備本無可厚非,但「未來基金」卻只談基建及補助日常開支(兩者動用庫房公帑已足夠有餘,設立基金是多此一舉),對長者福利竟然隻字不提,政府的冷血,莫此為甚!

若要應付人口老化,也可在短期紓緩措施動腦筋,例如供養父母免稅額,若是大刀闊斧的提升,不失為一項良策(但對不用課稅的低收入家庭而言,擴大社會安全網仍屬必須),但結果卻一如日前「放風」所傳,各項供養父母免稅額的升幅,只略高於百分之五,對廣大納稅人是杯水車薪。所謂未雨綢繆,對基層及中產,都屬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