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民改圖成風,引起港人一笑之餘,當中又反映甚麼社會現象?社會學家強調,自九七後本港經濟環境一度轉差,社會人士眼見遊行示威對改變政府作用不大,遂改為上載改圖,宣洩對政府的不滿。

學者指諷刺政府的改圖,直至曾蔭權當特首時才遍地開花。(資料圖片)

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崔永康指出,諷刺政府的改圖作品,於九七後開始零星出現,直至曾蔭權當特首時才遍地開花,主因是當時不少市民面對經濟難題,民生問題愈趨嚴重,社會人士開始關心政治及學習爭取權益。「社會面貌變化太快,好多人都想發洩不滿,而網絡改圖係廣傳訴求最快捷的方法,用圖像表達好過文字。」

不過,他稱部分改圖者行為過火,「見過改圖內容涉及侵權或者人身攻擊,呢啲都可能因此引發官司。」他奉勸網友批判政治人物時,宜採用幽默方法取代偏激措辭,涉及違法的內容,更要避免放入作品內。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