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險等於自殺嗎?不一定吧,雖然很多歷險故事的確以悲劇告終,不過成功的例子也不少嘛,否則唐三藏不會名垂青史,哥倫布也不會流芳百世。正如電影《發夢王大歷險》所揭示,人生在世實在有必要向未知的領域邁開腳步,管他是鯊魚追咬還是火山爆發,以免天天只顧做夢白活一場,二十歲死了待至七十歲才下葬。

阿聯酋的伊斯蘭事務及宗教基金管理總局頒下裁決,禁止伊斯蘭教徒參加火星移民計劃Mars One,原因是這個火星一號太空工程是有去無回的單程路,參加者抵達火星之後相信無法生存,白白送死形同自殺,違反《可蘭經》不能自殺的規條。

歷險當然存在着風險,可是歷險闖火星不能跟自殺混為一談,更何況有時候留在地球上過着刻板生活,死亡率也許更甚於上太空。就以車禍死亡率而言,中國每年皆有六萬人死於車禍,數字遠遠高於世界各國,難道說在神州大地開車或者過路就等於自殺嗎?

探索太空雖然有一定的風險,但仍然能夠樂在其中,有時候甚至在無重狀態一展歌喉而博得全球掌聲。加拿大太空人Chris Hadfield去年五月在國際太空站翻唱David Bowie的名曲《Space Oddity》,網上點擊率超過二千萬,受歡迎程度比起正牌歌星有過之而無不及。

歷險不等於自殺,就算真的有死亡的機會,實在也不應該禁止這種向未知領域進發的自殺式歷險。說到底,人活着每一天都是歷險,一覺醒來依舊能夠呼吸已經是值得感恩的祝福,你總不能說因為不准自殺所以禁止活着。日常生活的歷險,包括工作,包括感情,包括各種各樣的轉變,與其做個發夢王,不如來個大歷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