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制派全力護航之下,樓市雙辣招立法避過二讀中止待續命運,特區政府有驚無險,可望勝券在握,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發言回應辯論時大打人情牌,聲言作為問責局長,自知不一定有好下場,稍為不小心,有時甚至會粉身碎骨,但絕不是懷着一副壞心腸構思要做的事情,道出在現今「官不聊生」氛圍之下為官不易的心聲。

其實,問責官員最重要的職責就是衡量政治風險,張炳良處理雙辣招立法,近日游走在議員誓要閹割法例效力的刀口之下,難免感受良多,才有這番感性言論。問責官員要趨吉避凶,除了個人的拆彈能力是否高明,還要有先見之明,避免為自己製造更多炸彈,張炳良就做了一次示範,他日前宣布擱置紅加東減的過海隧道分流方案,與其說是看數據做決策,不如說是經過政治避險考量的結果,無謂在運房局多事之「春」又自製另一個炸彈。

運房局是基於紅隧和東隧行車流量出現變化,認為再推兩隧加、減價方案,可能塞爆減價後的東隧,變成把目前在灣仔入紅隧形成的交通擠塞轉移至東區,更壞的情況是分流作用有限,導致兩隧同時塞車,禍及港島由中區至東區沿線的交通,而且方案一旦實施,將再無回頭之路。所謂兩害相權取其輕,實在犯不着冒上這個可能導致怨聲四起的政治風險。事實上,特區政府兩年後將會收回專營權屆滿的東隧,到時勢必要減價,理論上有可能吸引更多車輛轉行東隧,導致東區交通擠塞,但運房局大條道理這是順應民意而為,要脫身解畫,迴旋空間總比現時主動引入分流方案「自作孽」容易。

再者,張炳良聲言會研究電子道路系統紓緩中區交通擠塞問題,最快會在二○一七年中環灣仔繞道通車後落實,這招掩眼法,擺明是堵住悠悠眾口,以示即使擱置分流計劃,運房局不會「唔做嘢」。就算撇開電子道路計劃能否通過區議會和立法會不論,一七年已是現屆政府任滿之期,作為一個看守政府,會不會再作出重大決策實屬疑問,說實在的,還不是一字記之曰拖。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