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十六年,港人對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以及香港的經濟、民生、社會發展之所以大大失望,信心下滑,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朝廷不但為香江不斷選錯行政長官,還不斷選錯財政司司長。至今,先後主要有曾蔭權、唐英年、曾俊華出任財爺,他們都是剛愎自用的無能之輩。

曾蔭權是英夷刻意培養的首位華人財政司,坐直通車成為回歸後的首任特區政府財爺。他在九七回歸前並無建樹,那時為了迎接回歸,在中港內外多種因素合力下,香港經濟形勢大好,樓股齊升,曾蔭權不用幹甚麼事,也看不出這位財爺是否有料。

一回歸,趕上亞洲金融風暴,曾蔭權一肚子草包就露餡了。他對這場來勢極兇、殺傷力極強、影響廣泛的金融風暴根本估計不足,未做任何示警防範。當時泰銖已遭國際大鱷狙擊全線崩潰,風暴直吹香港,曾蔭權還以為「天下無事」,只撥十億美元「支援」泰國擊退大鱷。沒多久,大鱷全面狙擊港元,香江股市、樓市狂跌,曾蔭權還做「樂觀預測」,聲稱聖誕就能形勢好轉,還出言譏諷別人是「九流分析員」,好像他是一流似的。結果,香港經歷了六十幾個月通縮,經濟形勢才見好轉。

唐英年當財爺時運氣不錯,經濟反彈,但他並未抓住有利時機解決恒常性、長遠的財政問題,反以不作為混日子。曾俊華接任財爺後就更是混日子,估錯形勢、計錯數成家常便飯,用「守財奴」風格來掩飾自己無能,不知幹啥好也。